我们知道身边有很多存在生涯发展困惑的人,而恰恰我们倒逼自己成长,逐步提升了自身生涯咨询的专业能力。是否真的就能快速实现需求与价值的链接呢?其实未必,这一方面与我们的专业影响力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对方的改变能动性和意愿度有关。
在学习完《全科生涯咨询师执证班》课程后,正式进入咨询案例的刻意练习环节。尽管锁定方向为熟悉的“在职生涯方向”,然而,刚开始寻找案例时仍然缺乏底气。一方面源于自己担心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扎实,二是害怕别人不相信自己。其实,这都源于内在的自我设限和自信心不足。所以,最初选择主动与工作三四年左右的圈友沟通,因为此前透过无意识测评技术已判断出对方存在的发展困惑,然而深度沟通后发现对方更加关注如何快速提升收入,而并非关注于透过生涯规划提升核心实力,对借助专业的咨询明确生涯天赋及生涯成长路径不是很感兴趣。
正当我一筹莫展之时,鞠老师指导我放弃主动寻找的想法,可以采取发朋友圈的模式去链接真正想改变的人。鞠老师特别强调要转变两个观念:一是咨询师要足够相信自己是专业的;二是要懂得让咨询对象主动来联系,改变意愿度强烈的人才是咨询师真正可以帮助的人。
带着老师的这份鼓励快速调整思路,果断发布了一条朋友圈如下:
“全科生涯咨询研修班学习结束,开启新的征程!
亲爱的朋友,你是否正苦恼于如何突破职场晋升困局?或是为寻找合适的发展平台而焦虑?再或是为如果实现职场转型而忧心…
假如你有强烈的意愿度想要改变现状,希望透过专业的生涯咨询技术帮助到你的成长,欢迎私信!名额非常有限,依照报名先后顺序。”
没想到,刚发出去就立马收到两位朋友的咨询留言,后面又陆续有朋友留言是否还有名额。当时真的是又惊喜又兴奋,深刻感受到“相信相信的力量”这句话的神奇。同时,也意识到很多时候所谓的困难只不过是“自我设限”,想要突破屏障只需要真正行动起来。
很幸运,最后链接的三个咨询案例分别是O型、A型和B型特质,根据咨询步骤,首先与咨询对象约定了不同的90HABIT计划,正式进入了意愿度与持续度测试环节。
透过案例寻找这个过程,对于“主动性”的认知更加深切。的确,有生涯困惑的人很多,但是否能从困局中真正走出来,不是由外力所决定的,是需要内在强大的自驱力做支撑。就像人们常说的“不要试图唤醒一个装睡的人”,生涯咨询亦是如此,我们无法改变一个内在成长与蜕变意愿度低的人。人们日常的抱怨并不能代表其真正想改变,“说的好不如做的好”,真正的改变是从一点一滴实际行动中悄然发生的。
每个人的生涯价值都是独一无二的,能够让这个价值发挥到极致,取决于内在的成就动机和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