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海海是一句闽南话,是形容人生复杂多变但又不止这意思,他的意思像大海一样宽广,但总的说是教人好好活而不去死的意思”
书中展现了主人公“上校”跌宕起伏的一生,读这本书就像被作者“投毒”一样,心里的问号一个接一个,一边读一边解谜,一边叹息、流泪“原来是这样”。
“上校”在村里是一个特别的存在,首先在称呼上有人叫他“太监”,有人称他“上校”;其次他到底是不是太监,各有各的猜测;第三他谜一样的经历,当过兵、坐过牢、又回到村里,但是细节没人说得清;他不干活,但是有花不完的钱,生活滋润,原因没人说得清;同时他是村里的“能人”人们有什么疑难问题都会找“上校”解答。
十七岁之前的“上校”是村里的优秀青年,学什么会什么,学木匠活能很快上手,第三年就可以独立支撑一个作坊,和文中“我”的父亲形成鲜明的对比,父亲学了三年抵不上“上校”学几个月。
十七岁的一天“上校”去镇上赶集市,被国民党一个征兵的营长看中,开始了军旅生涯,在这个时期“上校”有高光时刻,也有人生最屈辱的时刻。开始他跟着国民党打鬼子,期间学了医,学得很好,救过重要的人物,为了获取情报,他出入风月场所,被女鬼子在肚子上绣字,那也成为他一生中最大的耻辱,他最害怕别人看见。
后来在解放战争中他救了解放军的一位首长,而恰逢他所在的国民党部队战败,他顺势加入共产党,后来作为医生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他总是第一个冲向最危险的阵地,在枪林弹雨中为自己挣下一个又一个勋章。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上校”活着回来了,带着一身荣誉,组织看重并培养他,如果没有意外他将被提拔为副院长,可是不出意外就会有意外,爱慕者的误会,竞争对手的陷害,使他被开除军籍,遣返回老家,过去的荣誉、身份、地位一夜间都归了零。
回到村子里“上校”经过了一段平静的生活,虽然人们对他的议论不断,但是相比之前和之后的遭遇,那是在他清醒时最安逸的时光。
然而窥探欲在好事者心里滋长,那个“十年”是最好的时机。文革开始后“上校”成为了村里头号批斗的对象。他预感到自己将会遭遇什么,所以提前躲了起来,结果红卫兵用他的两只猫威胁他,“上校”把他的猫看的比自己生命都重要,在威胁下他回到村里了。后果可想而知,红卫兵好奇他的经历,把他单独关押,当众审问。
红卫兵小瞎子太好奇“上校”肚子上绣的字,趁着“上校”酒后熟睡,拉开他的裤子,想看个明白,结果被“上校”发现。第二天小瞎子浑身是血,舌头被割,手筋被挑,“上校”失踪了。“上校”成了通缉犯,“上校”逃走后藏在了一个偏远的村子,“上校”和“我”的父亲是好朋友,于是“我”的父亲知道“上校”的藏身处,后来“我”的爷爷也知道了,再后来“上校”就被公安抓住了,是“我”的爷爷出卖了“上校”。
审判“上校”的时候,小瞎子的父亲和叔叔集结了镇上的流氓当众煽动群众扒“上校”的裤子,要看他肚子上的字,那字是“上校”最大的耻辱,他不想让任何人看,为了隐瞒耻辱他宁愿不结婚,但是要扒他的裤子,他接受不了,在一群人围攻下他疯了,被逼疯了,谁也不认识,见人就喊就骂,于是公安局不要,监狱不要。“上校”被领回村里,由“我”的父亲照顾,半年之后来了一个女人,就是后来“我”称林阿姨的女人,年轻时她爱慕“上校”,因为她的误会,“上校”被开除了军籍。她是来照顾“上校”的,并和“上校”结婚了,在“上校”的母亲去世后,她带“上校”回到她的老家上海生活,一直到他去世。
“上校”活了九十多岁,一生起起伏伏,他是一个英雄,但这般的英雄人物依然逃不过世道庸众的恶,叹息之余又心生敬意,好在人生最后收获了平静的生活,算是对他不幸遭遇的一点点安慰。
人生海海,“人要学会放下,放下是一种饶人的善良,也是饶过自己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