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探马报告,此次楚王命大将项燕率军四十万御秦。项燕是有名的将领,曾大败李信率领的二十万人秦军。现在,他还沉浸在上次的胜利当中,见秦国大军出动,轻蔑地说:“上次大败李信,此次拿下老将王翦,如囊中探物!”
终于要参与打仗了,我跃跃欲试,可王翦在到达秦楚交界处时,竟然命令部队停止前进,然后构筑堡垒,坚壁不出。项燕屡次前来挑衅,他都挂出免战牌,始终不肯出兵迎战。
不但如此,他还开办了体育学校,每天举行跳远、投掷之类的体育运动和赛事。
见王翦如此抗敌,诸将大有不解。经过与王翦的多日相处,我对这位老将军的智慧已深信不疑,尽管王翦的具体战略是什么,我还是摸不着头脑,但见王翦采取“一线工作法”,要求将领身先士卒,与士兵们同餐共饮,打成一片,同时,每日整训军马,还把军中有一技之长的士兵组成特种小分队,做好充分的应急准备,我又觉得信心满满。
一日,副将李信来见王翦。自从上次被楚军大败后,秦王政撸了李信的统帅职务但并没有杀他,而是继续让他披甲上阵,此次让他跟着王翦伐楚,既是戴罪立功,也是让年轻的他得到历练。
李信归队后,一直坚持少说话多做事的原则,对王翦将军更是毕恭毕敬,王翦指挥到哪儿,他就打到哪儿。
“将军,您一直不出兵,肯定有您的打算,李信愿听将军指点。”李信面带诚恳,躬身请教。
“楚国大兵多,又分散各处,如果我们引军深入,这个仗有得打,还有可能重蹈你上次的覆辙。”王翦指着眼前的军事沙盘,“如果我们在此坚守,把楚军吸引到我们的正面,不断地消耗他们,时间一长,楚军必然松懈,我们可乘势一举灭之。”
“末将明白了,将军高明!”李信满脸崇拜。
项燕见王翦一直在防守,根本就没有进攻的打算,他只好率全部主力驻守在淮河沿岸,面对面地跟秦军拼消耗。
这一拼就是一年多,六十万大军,按每人一天一斤粮食计算,每天就是六十万斤粮食。前方王翦按兵不动,后方秦王政也没有催促,只是源源不断地给他们运送粮食和物资。
风平浪静下,一场大战蓄势待发。
项燕见王翦按兵不动,越来越迷惑,这样对峙了一年后,项燕以为秦军没有攻取之意,加上劳师日久,士气松懈,于是决定引军而东。正在楚军放松戒备,准备拔营东归的时候,王翦率领六十万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猛扑过去,楚军仓皇应战,十分被动。经过数日激烈的角逐,楚军主力大部被歼,项燕只好率残部向江浙一带退去。
见项燕败退,王翦立即兵分两路:一路由李信率领过汉水、下长沙、平岭南;而自己率另一路大军顺长江而下,在项燕后面猛追不舍,在颍河追上正在行军的楚军,两军来不及摆开阵势,立时扭杀在一起。
经过一年的休养生息,秦军上下都憋足了劲,个个都表现得格外骁勇善战,每荡一合,辄大杀伤,项燕大败。
项燕收拾败军,一路败退到蕲南,刚想喘一口气,猛虎般的秦军又扑了过来。楚军再也扛不住秦军这最后一击,全线崩溃。项燕眼看大势已去,只得自刎而死。
消灭楚军主力后,公元前223年,王翦兵不血刃攻克楚都寿春,俘虏楚王负刍,楚国灭亡。
之后,秦王政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秦王朝,史称秦始皇。
王翦在灭楚之后,马上交出兵权,离开咸阳,回到老家,从此不问政事,过上了理想中隐居的生活。秦始皇也没有食言,不仅兑现了对王翦的全部许诺,而且还拜王翦的大儿子王贲为大将,子孙五代世袭。
我这把湛卢剑,也完成了跟随王翦将军征战疆场的使命。
在战场中,要审时度势,善于捕捉战机,时机不到,静如处子,时机已到,行如脱兔,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是我此行的思考和收获。
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王翦将军,腾空一跃,纵横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