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suo聊历史||从铁托到赫鲁晓夫,从东欧剧变到苏联解体,一部社会主义发展史
作者||yesuo
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也是一个激励人奋进的话题。
看标题,相信已经有不少人知道我要说什么,关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关于少数人富裕与带领全体民众共同富裕。
目前世界上仅剩5个社会主义国家,除了中国,北美与美国毗邻的岛国古巴,中国的近邻朝鲜、老挝,还有一个就是同样在南亚与中国近邻的越南。
所谓社会主义制度就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坚持人民当家作主,让全体民众共同富裕,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资本主义社会也讲民主,但所谓的民主不过是形式上的,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其本质还是有钱人对普通民众的奴役。
但真正实现全体民众共同富裕、当家作主其实是很困难的事情,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实现表面的繁荣则要容易得多。
放弃社会主义道路,走资本主义道路,一念之间,国家可能立马会经济强盛,灯红酒绿一派繁华,但其结果必然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这个你别不信,就像美国,新冠疫情影响,特朗普本人得新冠后可以用最好的药,病后跟没事人一样,可死于新冠疫情的美国民众却是千千万,收尸袋都不够用。
所以以中国为首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5个国家虽然目前经济上还不如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达,但那一份带领全体民众共同富裕,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勇气和情怀值得每个有良心的人敬重!
话归正题,我们来聊聊撑起半边天,与资本主义世界相抗衡的,那些曾经的社会主义国家。
1917年,俄罗斯帝国解体,列宁和托洛茨基领导“十月革命”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后来苏俄又把边上的一些小国联合起来,成立了苏联。
苏联后来怎么就成了能与美国相抗衡的两大超级大国之一?这个要归功于列宁的继任者斯大林,斯大林利用计划经济,领导国家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优先发展重工业。
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很快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经济强国。
不要说计划经济不如市场经济,如果真正发挥计划的优势,我相信任何一个国家都能创造出奇迹,之所以不能长期持续地运营下去,这里面就牵涉到人性的问题,很难做到所有人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上世纪30年代,苏联创造了这样一个奇迹,短短二十年,就打造了一个世界强国。
其实之后中国在毛主席的领导下也创造了很多奇迹,原子弹人造卫星,万吨油轮货轮,公路铁路大桥,水电石油煤矿,纺织矿业电子,中国一穷二白白手起家,在重工业轻工业方面取得的成就一点都不比苏联差。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希特勒领导纳粹德国,鼓动底层民众向外扩张去分果果。美英法采取绥靖政策,纵容希特勒往东打,美国更是隔岸观火。东边苏联的斯大林看穿西方世界的诡计,与希特勒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就这样,希特勒在欧洲横冲直撞,所向无敌,他的内心膨胀了,梦想统治全世界,于是纠结了意大利、日本,兄弟仨想要瓜分天下,希特勒去打苏联,小日本挑战美国。
结局大家都知道,兄弟仨被揍了,美国、苏联,两个真正的“黑老大”,着手瓜分世界。你一半我一半,西方归你东方归我。1949年,西方以美国为首建立了“北约”。
北约,有哪些国家?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意大利,当然还有荷兰、葡萄牙、丹麦等这些欧洲小国,后来土耳其、西德都先后加入了。西班牙直到1982年才正式加入。
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也建立了一个“华约”组织,包括苏联、东德、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阿尔巴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签华约的时候苏联赫鲁晓夫当政,斯大林已于1953年去世。
大家发现没有,这些社会主义国家差不多都是处于内陆的穷兄弟,底子薄,所以不要说社会主义国家比资本主义国家穷,不是因为制度问题,而是本来基础就差,不像老牌帝国主义国家那样海盗当了好多年。
北约代表资本主义,华约代表社会主义,这个世界就此形成了两大相互对立的阵营,但有四个社会主义国家保持中立,与华约没有沾边,他们分别是中国、朝鲜、古巴和南斯拉夫。
中国、朝鲜、古巴离着远,同属东欧的南斯拉夫为什么不加入华约?
这要说到带领南斯拉夫取得反法西斯斗争胜利的南斯拉夫共产党人铁托同志,铁托是世界不结盟运动的创始人之一,和毛主席、金家、古巴的卡斯特罗一样也是位硬汉。
南斯拉夫是个多民族国家,有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等几个小国联合而成。话说铁托是位非常强势且有想法的领导人,二战后1945年任南斯拉夫联邦总理,1953年开始就任总统。
战后的南斯拉夫属社会主义阵营,理应接受老大哥苏联的领导,但铁托很倔,说什么“南斯拉夫人的南斯拉夫”,这和我们的毛主席有得一拼。
中国是在1959年的时候与苏联关系破裂,赫鲁晓夫撤走了全部援华专家,中国从此走上自力更生的道路。而南斯拉夫则在斯大林时期就与苏联闹掰,与中国不同,铁托一与苏联分手就傍上了美国,接受了美国1亿多美元的援助。
铁托虽接受美元援助却不倒向美国资本主义怀抱,保持中立。得不到的才是香的,这样一来苏联美国都争着拉拢南斯拉夫,怎么拉拢?当然是你铁托要啥给啥,我满足你。其实小国就像女人,要怎么才能富起来?很简单,傍大款啊。
苏联自赫鲁晓夫上台后,先是作了个秘密报告,全面否定斯大林,接着开始进行国内经济建设,要搞经济建设就得和美国搞好关系,大家和平共处,和平竞赛,不要搞冷战,发展经济还得向美国人学习啊。
你苏联和美国人好不要紧,但不该以老大哥的身份指责中国,对中国自力更生发展经济说三道四啊。怎么啦?1963年,苏共发了个《给苏联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的公开信》,这个公开信其实是对中共《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建议》的回复。
中苏之间的根本分歧是什么?一个苏方认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能和平共处,中方则认为未必。第二个关于经济建设提高民众的福利待遇,苏方认为要向南斯拉夫学习,中方则认为应坚持自力更生。
问题的关键是中国从1958年的人民公社大跃进到其后遭遇苏联经济制裁及三年自然灾害,中国自力更生轰轰烈烈的经济建设并没有取得显著成效,反而是失败了。苏联揭中国伤疤自然引起毛主席的强烈反弹,于是有了“中共九评苏共”的文章,批评赫鲁晓夫搞修正主义。
何为修正主义?就是修正马克思列宁主义,其本质就是工人贵族阶层及进入工人阶级队伍的小资产阶级打社会主义旗帜,走资本主义道路。
要说搞修正主义,赫鲁晓夫其实是向铁托同志学习的。
铁托领导的南斯拉夫从一开始就注重经济建设,采取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发展道路,推行土地私有化,鼓励商品贸易,大力发展旅游业,支持国内企业到国外发展。铁托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在中国改革开放前可都是禁区啊。
开放搞活,经济蓬勃发展,人民富裕幸福,在当时所有社会主义国家中,铁托领导的南斯拉夫可谓一枝独秀。不管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发展经济提高民众的福利待遇其实是一个避不开的话题。
赫鲁晓夫看到了这一点,毛主席也看到了这一点,但是如何发展经济,走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还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发展道路?两者产生了冲突。
当时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一个是苏联那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一个就是南斯拉夫那样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模式。赫鲁晓夫在经济上学铁托,一句话就是权力适当下放,允许公私结合,多种经营。
1958年,在中国搞大跃进的同时,赫鲁晓夫也在探索苏联农庄的发展道路,放宽对农牧业的生产管理,只下达国家收购各类农畜产品的数量指标,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同时还鼓励庄员发展副业经济,允许庄员拥有自留地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牲畜。
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虽然也有急功近利浮夸风,像搞的“玉米运动”,但还是取得了一定成效,农庄庄员的生活明显改善,1955年的平均月收入为25卢布,1965年达到51.3卢布;工人的生活也得到改善,平均月工资从1955年的76.2卢布上升到1965年的104.2卢布。
苏联在赫鲁晓夫统治的短短十年左右时间里,国内经济有了一定发展,与西方世界关系有了很大改善,但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弟兄们隔阂却越来越深,与中国闹掰,对华约组织兄弟党的大国沙文主义干预愈演愈烈,逐步变成了霸权主义。
几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虽然取得了政治上的胜利,但他们也向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上的繁荣,东德人民羡慕西德人民的幸福生活,赫鲁晓夫就帮德国筑了一道柏林墙,阻止东德人移民。
1956年,匈牙利十月革命,赫鲁晓夫派兵干涉。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之春,赫鲁晓夫的继任者勃列日涅夫出兵镇压。
与苏联的粗暴干预不同,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则采取了以金钱腐蚀拉拢为主的“颜色革命”,鼓动民众进行民主抗议运动。
在东欧这些社会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条件下如何真正实现人民民主与经济幸福的探索中,南斯拉夫无疑走在了前列,其次则要说到波兰这个国家。
同样是1956年,先于匈牙利十月革命,波兰爆发了波兹南事件。这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已经当家做主人的工人阶级为争取自身权益发起了罢工游行,最终被波兰政府所镇压的一起事件。
波兹南事件的结果是戏剧性的,起初政府说这次运动被帝国主义所利用,后来“有右倾民族主义倾向”的哥穆尔卡当选为波兰中央第一书记,为波兹南事件进行了平反。其后哥穆尔卡进行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可惜成效不大,1970年一次居民的罢工令哥穆尔卡惊慌失措,也派兵镇压,结果被免职。
显然,经济搞不好,人民就要闹事,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南斯拉夫与波兰是前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中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一个在东欧剧变前经济繁荣,一个在东欧剧变后经济发展迅速,究竟什么原因?到底社会主义好还是资本主义好?
南斯拉夫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之所以取得经济上的繁荣,主要是铁托走了修正主义道路,波兰剧变后走资本主义道路,所以经济也发展了,那是不是就能说走资本主义道路促进了经济发展?
不能简单地这么说,因为南斯拉夫剧变后走资本主义道路经济反而衰退,国家一分为七,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北马其顿、波黑、科索沃、黑山,波黑战争、科索沃战争,是不是很熟悉?
是的,一个国家要取得经济上的发展首先得有一个安稳的国内环境,而安稳的环境需要人民和谐幸福,贫富差距不能那么大,波兰的发展得益于“波兰团结工会”在其中的斡旋作用。
波兰团结工会,顾名思义就是波兰的一个工会联盟,1980年创立,领导者瓦文萨。瓦文萨领导的波兰团结工会于1989年击败一党执政的波兰统一工人党,瓦文萨当选总统后波兰就改颜换色走了资本主义道路。
1989年,是一个值得铭记的年份,正是这一年因为波兰的黑天鹅效应,导致了东德、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等社会主义国家纷纷效仿,南斯拉夫四分五裂。这一年中国也发生了(5+1)4运动,但中国没有学他们。
1991年,在戈尔巴乔夫手里,苏联也解体了。
改换旗帜后波兰之所以在经济上能一马当先地脱颖而出,主要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1、走资本主义道路就是全盘私有制,私有制分果果应适当地公平合理,不能被权贵资本所控制霸占,这一点因为波兰团结工会本就是一个工会组织,所以广大的工人阶级得到了相对合理的股权分配,国内阶级矛盾就没有那么激烈。
2、公私结合,支持中小型私营企业蓬勃发展,国有企业股份制混改,也就是说,国有资本、国内外垄断资本、国内民间资本都能分一杯羹。
3、政治稳定、政策稳定、市场稳定、金融稳定,稳定才能吸引外资入场,与世界一体化才能获得各类援助资金的关注,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其实以上几点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也做到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也是举世公认的。因此一个国家经济的繁荣不在于你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而是要有一个和平、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同样,不管你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贫富差距、官僚腐败也都会不同程度地存在,当被统治者转换为统治者的时候,也一样要解决这些问题。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只有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历史阶段,才能进入社会主义。而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引领全体民众共同富裕。
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必然得到充分发展,物质财富必然会越来越丰富,如果说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所创造的财富进行平均分配,那基本上能满足每个人的物质需求,但资本主义在创造这样一个经济繁荣花花世界的时候,并没有为所有人考虑,而是只为了满足资产阶级贪得无厌的物质欲望。
马克思所说“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历史阶段”,我的理解就是指社会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得到了充分保证,而这时候你是选择实现共同富裕、全民民主,还是选择漠视贫富差距、搞资产阶级民主,就决定了你是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资本主义道路。
20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我们的党经历了风雨曲折,带领全体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一路走来虽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整体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我相信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全民民主的世界大同梦一定会实现!
谨以此文献给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