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 1897-1986 字孟实
朱光潜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和翻译家,曾在香港大学、英国伦敦大学、法国巴黎大学等学校先后求学,获得文学硕士、博士学位。
熟练掌握英、法、德等语种,学贯中西、博古通今,先后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等学校任教。
同时,他深入研究了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沟通了中国现代美学与当代美学,是我国现当代最富盛名并且享有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
正是这位底蕴深厚、享誉国际的美学大师,以浩瀚博学的文化内涵、独特标新的思维视角、审视生活与艺术的老道经验以及风趣幽默的人生智慧和赤子心性,凝结成一部部闪耀着理性思考与人文关怀的经典著作,滋润着后人的心田。
今日推荐的这本书正是朱光潜的散文杂文集:
《万事只求半称心》
这本书共分为6个专辑,囊括了朱光潜先生对于人生、生活、哲学、美学、艺术、爱情、事业、自然、宗教等诸多方面的思考与感悟,以平实自然的笔调娓娓道来,传递了自己积累多年的人生经验和智慧。
该书以“万事只求半称心”为编辑主旨,自然让人感受最深的便是朱光潜先生这“半称心”的理念。
所谓“半称心”,其实是朱光潜先生所秉承的“张弛有度、掌握平衡”的生活哲学。
人们常道:花看半开、酒喝微醉,这种适可而止、游刃有余的生活态度正与这本书要传达的理念不谋而合。
他认为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追求、不断妥协的过程,我们永远没法期待一切事物都能够按照自己的心意发展,但是我们也不能放弃对理想和信念的追求。
我们需要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点,既不盲目的追求名利,也不消极的逃避问题和困难。
归根结底,就是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人生的起起落落,以豁达和坦然的心态去接受人生的得与失,远离内卷的漩涡。
但这本书仅仅也只能作为我们接近朱光潜老先生毕生智慧的一块简易敲门砖。
因为该书的编撰虽然分出几大合辑,但在成书逻辑上其实尚有些杂乱,许多文章也只是作了部分节选。
可即便如此,对于迷惘、暴躁的人来说,依旧不妨碍这本简易的速读版小书带我们暂时进入到一处情绪的避风港,在朴素自然的文字中寻找心灵的皈依。
如果想要系统了解朱光潜先生的哲学、美学思想,还是成套拜读他的大作为上!
精彩段落节选
谈生活
“是非善恶对我都无意义,我只觉得对着这些纷纭扰攘的人和物,好比看图画,好比看小说,件件都很有趣味。”
“人愈能摆脱肉体需求的限制而作自由活动,则离神亦愈近。”
谈创作
“我的毛病确是在没有下过力。我过于相信自然流露,没有知道第一次浮上心头的意思往往不是最好的意思,第一次浮上心头的词句也往往不是最好的词句。”
“西方爱情诗大半作于婚媾之前,所以称赞美貌,申诉爱慕者特多;中国爱情诗大半作于婚媾之后,所以最好的往往是惜别、怀念和悼亡。”
谈悲剧
“人生的罪孽灾害通常只引起愤恨,悲剧却教我们于罪孽灾祸中见出伟大庄严;丑陋乖讹通常只引起嫌恶,喜剧却教我们在丑陋乖讹中见出新鲜的趣味。”
“许多悲剧情境移到我们日常世界中来,都会被妥协酿成一个平凡收场,不致引起轩然大波……悲剧的产生就由于不平常人睁着大眼睛向我们平常人所易避免的灾祸里闯。悲剧的世界和我们是隔着一层的。”
谈艺术
“一个乡下人看戏,看见演曹操的角色扮老奸巨猾的样子惟妙惟肖,不觉义愤填胸,提刀跳上舞台,把他杀了。从道德的观点评艺术的人们都有些类似这位杀曹操的乡下佬,义气虽然是义气,无奈是不得其时,不得其地。他们不知道道德是实际人生的规范,而艺术是与实际人生有距离的。”
“一个人须先是一个艺术家,才能创造真正的艺术。”
谈教育
“各级学校大半把教育缩为知识传授,而知识传授的途径就只有读书,教员只是“教书人”。这种错误的观念如果不改正,教育和学问恐怕就没有走上正轨的希望”
“一个真正有美感修养的人必定同时也有道德修养。”
阅芽说:
暴躁、迷茫、气馁、想要屈从于现实甚至放弃理想的时刻,每个人都有,那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然而在心虚浮躁混乱的时候,如果能有一本书轻轻抚慰我们的灵魂,让我们的脚步慢下来,或许我们能够拾起更多底气和思路重新出发!
《万事只求半称心》正是一本可以作为生活陪伴的书~
点点关注
更多好书 与你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