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朋友的故事
为了方便阅读,在忠于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的前提下,我将比较长的对话段落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改编一下。
“有一段时间我非常苦恼,对儿子很忧虑,我觉得他很“反叛”“麻烦”“没良心”。我和他的关系甚至到了这个地步:我进屋跟儿子一起看电视,他就会关掉电视起身离开。我尽我可能地接近他,但是根本没有用。我把我的苦恼告诉史蒂芬,因为我不知道怎么办。
史蒂芬那个时候正在大学里教7个习惯的课,他们正要谈到习惯5——如何在你要试着表白自己以前倾听他人。他建议我来他的课上看看,他的猜测是:我儿子觉得我不了解他。我起初不认同史蒂芬,我当然了解我儿子,而且我还知道,如果他不听我的话,一定会出问题。
史蒂芬建议我“先假设我完全不了解我的儿子,先从一张白纸开始,倾听他,不要做任何道德评判。来他的课上,学学怎么做到这一点,怎么从他的角度去倾听他的感受。”
我采纳了他的建议,来到了他的课上,仅仅上完一节课,我就觉得我懂了,于是回家去对儿子说:“我想听听你的看法。可能我并不了解你,可是我想了解。我的儿子回答:“你从来都不了解我,从来都不。”然后就走开了。
第二天我来找史蒂芬说:“那没用。我已经尽力了,可是你看看他是怎么对我的!”史蒂芬说:“他只是在考验你的诚意。结果你看他发现了什么?他发现了你并不是真正想了解他,你只是想让他乖一点。我不服气“他应该那样,他应该知道自己做的蠢事。”
史蒂芬又说了一段话:“
看看你现在的想法。你很生气,也很沮丧,并且对他下了评判。想想你能不能用些基本的倾听技巧来让他敞开心扉?你能不能在跟他谈话或看着他的时候,摒弃内心深处的成见?你应该在自己的想法方面多下功夫。你最终会学会无条件地爱他,而不是除非他改变否则就不再爱他。你要学习从他的角度听听他的想法,而且有必要的话,还要为你做出的评判和过去的错误道歉。”
这一次我听取了史蒂芬的建议。我之前试着去实践一些浅层的技巧,但是不够真诚,也没能坚持,而真诚和坚持才是真正管用的。后来我又回到了史蒂芬的课堂,并从自己的感觉和动机入手。很快我就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对儿子的态度也变得比较温和、敏感和开放。
这一次我准备好了,我决定再试试。虽然史蒂芬说:“他会再次考验你的诚意的。”但是我觉得没关系,这次我感觉他可以反对我提出的任何建议,我会坚持的,因为那样做才对,而且我的儿子值得我那样做。
那天晚上我坐到儿子身边,说:“我知道你觉得我没有试过去了解你,但是你要知道我想了解你,也会坚持下去。”
我的儿子再一次冷冷地说:“你从来没有了解过我。”他站起来走开。当他走到门口的时候,我说:“在你离开以前,我想说那天晚上我在你朋友面前让你丢脸了,我非常抱歉。
我的儿子突然转过身说:“你根本不知道那有多丢人!”他的眼睛里开始涌出泪水。
后来我对史蒂芬说,“所有你给我的训练和鼓励,都没有看到他开始流泪那一刻那样让我印象深刻。我甚至不知道他那么在乎,那么脆弱。第一次,我真的想听听他的想法。”
我的确那样做了,孩子也开始逐渐敞开心扉。我们交谈到深夜,后来我的妻子进来说:“该睡觉了。”儿子迅速回答:“我们还想谈谈,是不是,爸?”我们一直谈到凌晨时分。我重新找回了我的儿子!这让我感动到流泪。
就像史蒂芬的这位朋友已经发现的: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有一些基本的原则,遵循这些原则或自然法则对拥有高质量的家庭生活与和谐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
例如,在史蒂芬的朋友的案例中,他所违反的基本原则是尊重。他的儿子同样也违反了这个原则。但是,史蒂芬的朋友最后选择了遵循那个原则——真正设身处地地倾听和理解他的儿子——这极大地改善了整体状况。
在这个案例之后,作者写道:
“就像如果你改变一个化学元素,整个事物就会随之改变一样。履行尊重这个原则,真正设身处地倾听他人,是高效能人士的习惯之一。你能想象一个高效人士不能尊重、赞赏他人,不能倾听和理解他人吗?顺便说一句这也可以判断你是否找到了一种普遍的(处处适用)、永恒的(时时适用)、不证自明的(意味着任何争论都显而易见是愚蠢的,例如那种关于无须尊重就能建立长久关系的争论)原则。想想反其道而行之将会多么荒谬。”
透过这个故事我的思考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有人际关系的问题都是这样,以家庭为例,很多时候我们与配偶的关系,与孩子的关系已经出了问题,但是自己却没有察觉。等到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想要去解决,却发现困难重重。
有些人做了尝试,但是看不到果效就放弃了。有些人愿意去寻求帮助,在这个愿意改变现状的过程中,渐渐的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就像这个案例中史蒂芬的朋友,在接受学习的过程中,他发现了自己先入为主的观念,对自己的儿子固有的成见和主观判断,而没有换位思考,真正的倾听、了解,给予无条件的爱。
这个案例的结局是让人鼓舞和欣喜的,也给了很多人激励和盼望,因为它让我们看到一个愿意从自己开始改变的爸爸,面对儿子的冷漠拒绝没有放弃,带着极大的真诚,悔改道歉,积极修复关系,最终赢得了儿子的心。儿子流泪那一幕,父子俩促膝长谈到深夜那一幕多么让人感动,父子的关系经历了新生。
这个案例不仅仅是沟通技巧的问题,我觉得是内心的觉醒,个人生命的成长。父亲放下自己,进入到儿子的世界,爱是内在的驱动力。有了这些努力,儿子的心灵感受到不一样的爸爸,觉得自己被理解了,才愿意敞开心扉,与爸爸促膝长谈。这是一个非常美好的亲子关系的见证,同样适用于夫妻的关系上。不知道你是否触类旁通的有所启发?
改变,永远从自己开始,你就是那个可以决定家庭关系方向的人,谦卑虚己,抛除成见,学会倾听,换位思考,学会道歉……原则都知道,但真正受益的,永远都是那些愿意将原则化为实践的。不去改变,家庭关系会一直原地踏步甚至是恶化,积极的努力实践,家庭关系会不断被更新。美好的家庭关系是值得我们付出一切努力和代价的,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