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故无入而不自得。“
这句话出自《中庸》,是儒家思想关于修身处事的观点。在王阳明的《传习录》中也有引用解读。
这句话的翻译是:君子应立足于自身所处的位置,做好分内之事,不逾越本分而保持坦然与自足。
一个人到底该如何才能面对任何事,保持坦然和平衡呢?
当你面对一个同龄甚至后辈学习能力和进度超过你,天赋又更好,你会怎么办呢?你该如何保持内心的稳定和自信?
要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或许你在目前的圈子中能力出众,在这个环境中磨练出了很强的自信,甚至年少轻狂有些小自傲。可是,一旦将自己放到更大的舞台,猛然发现身边的人甚至十倍百倍的超越你,你多年所积累的自信是否会崩塌。
所以我认为,自信的主要来源不是外界成长环境的促使。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很难把握对自我信心和认可的程度,面对环境过于的夸赞容易发展为自傲,面对沉重的打击容易一蹶不振。
那到底该如何保持内心的稳定和自信?
我认为应该是,坚定地去做属于自己认知内的事,向内求索,主动聚焦于自身职责与成长,而非被动接受。
被给予超出自身能力的名誉报酬不可接受;面对目前自身能力相比较大的困难,要循序渐进,做本分之事;不羞愧不害怕做认知内之事。
坦然地去做属于自己认知的事,于他人比较知己之短,循序渐进。真正去认可自我,便能做到坦然与自足,内心稳定和自信。
君子素其位而行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