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三重大脑

平时看到周围人的一些现象:早晨睡懒觉,不起床;自身血糖高,吃着降糖药,依然还在吃含糖高的水果、月饼;不想看书,总在翻手机……觉得这些人缺乏自控力,看不惯他们,嗤之以鼻。直到今天才明白这背后深深的内涵……

看了《认知觉醒》第一章大脑一切问题的起源,重新认识人的大脑。

我们的大脑并不是预先设计好的,而是由不同模块“堆砌”而成,像一台七拼八凑组装出来的电脑。主板是老的,显卡是旧的,中央处理器是新的,所以他们在一起工作时,必然会出现兼容问题。

我们的大脑由内到外,至少有三重大脑。年代久远的本能脑,相对古老的情绪脑和非常年轻的理智脑。

理智脑是人类独有的,它富有远见,善于权衡,能立足未来,获得延时满足。从这个角度,本能脑和情绪脑要低级些。理智脑虽然高级,但比起本能脑和情绪脑。它的力量实在太弱小了,可以从下面4个方面说说:

第一,从出现的年代看,本能脑有3.6亿年的历史,情绪脑有2亿年的历史,而理智脑有250万年不到。若把本能脑比喻成100岁的老人,那情绪相当于55岁的中年人,而理智脑好比1岁的宝宝。这个宝宝再聪明,若在两个成年人面前也会显得势单力薄。

第二,三重大脑发育成熟的时间不同。本能脑早在婴儿期就比较完善,情绪脑要等青春期才趋于完善,而理智脑,最晚要等到成年早期才基本发育成熟。它们大致分别在2岁、12岁、22岁左右发育成。所以在人生的前20年里,我们总显得幼稚不成熟。

第三,我们大脑约有860亿个神经元细胞,而本能脑和情绪脑拥有八成,所以他们的掌控力更强。同时他们离心脏更近,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可先得到供血。这就解释了我们极度紧张时,往往会感觉大脑一片空白,这是出于最外层的理智脑缺血。

第四,本能脑和情绪脑虽然看起来很低级,但他们掌管了潜意识和生理系统,时刻掌控我们的视觉、听觉、触觉……调控着呼吸、心跳、血压……因此其运行速度极快,每秒1,100万次,堪比当今世界运输最快的个人计算机,而理智脑最快运行速度每秒40次,相比起来弱极了,并且理智脑运行时,非常耗能。

种种迹象表明:理智脑对大脑的控制力很弱,所以我们生活中大部分决策往往源于本能和情绪,而非理智。但它们的决策往往与社会脱节,因为他们以为还处于原始社会。

本能脑与情绪脑一直被生活的压力塑造着。他们的天性自然成了目光短浅,即时满足。现代用“避难趋易”和“急于求成”来指代,更显得贴切。

避难趋易:做简单的和舒适的事儿,喜欢在核心区域周边打转,呆在舒适区内,逃避真正的困难。

急于求成:凡事希望立即看到结果,对不能马上看到结果的事儿,缺乏耐心,非常容易放弃。

所以,我前面经常看到且鄙视的现象就明了了,不是他们愿望不够强烈,也不是因抑制力不足,而是因为默认天性太过强大。比如:明知高糖食物不宜多吃,但背后总有人怂恿再吃一口;明知玩手机不好,但手和眼就是无法从上面移开……每次理智脑与本能脑和情绪脑对抗的时候,败下阵的总是理智脑。甚至有时它还没启动身体,就已经被本能和欲望“劫持”了。

这样的大脑结构,导致我们总是陷入:明明知道但就是做不到;特别想要,但就是得不到的怪圈。

然而,成长就是克服天性的过程。

人,生来混沌。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的理智脑太过薄弱。无力摆脱本能脑和情绪脑的压制和掌控,而觉醒成长就是让理智脑尽快变强,以克服天性,谁在这方面更主动,谁就能在现代社会占据更大的生存优势,因为理智发达的人更能:

a.立足长远,主动走出舒适区;

b为潜在的风险克制自己,为可能的收益延迟满足;

c保持耐心,做那些在短期内看不到效果的“无用之事”;

d抵制诱惑,面对舒适和娱乐时,做出与其他人不同的选择……

让理智脑变强,不是为了对抗或取代本能脑和情绪脑,而是要让理智脑驱动本能脑和情绪脑,因为他们力气大,让它们高兴愉悦地干活,而不是直接取代他们。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