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万物复苏、大地回春,但天气忽冷忽热、变化无常,寒中又挟湿。
如何养生?中医总结为6个字:防湿邪、调脾胃。
健脾化湿养胃
雨水节气,意味着这段时间降雨量增多,湿气较重。这样的天气下,不少体质虚弱的人会出现腹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中医认为,此时更要注意饮食问题,以疏肝防风、健脾化湿为重点。
春季对应人体五脏的肝,春季肝气容易过旺,导致脾胃功能紊乱,无法正常消化吸收食物营养。
建议大家宜多食具有养肝、补脾、祛湿的食物,如山药、芋头、薏仁、小米、绿叶菜、猪肝等,少吃酸味食物,比如山楂、乌梅等,注意一些饮食的宜忌,以免损伤脾胃。
春夏养阳,顺应阳气生发
春季由于气温变化大,因此抵抗力差的人群还要重视“春捂”,也就是在穿衣方面注意保暖。
乍暖还寒容易诱发感冒,因此大家要注意保暖,不要贸然脱衣,自然界中的寒气尚未消散,稍不留神就会侵袭人体,尤其是体质虚弱的人群,更要注意预防因感受风寒而导致感冒、头痛、呼吸道感染等。
随着春季到来,百花竞相争艳,此时,一些过敏体质人群还要当心鼻炎、荨麻疹等过敏性反应。
日常出行避开花丛或柳絮纷飞的场所,特别敏感的人群,最好戴口罩。
雨水节气过后,养生应该逐渐从“秋冬养阴”过渡到“春夏养阳”。
顺应阳气生发,日常的运动形式最好以温和为主,例如散步、打太极拳、八段锦、舞太极剑、跳动作柔和的健身操等。
运动量以微汗出为宜,以利于气血从体内向皮肤及四肢运行,顺应春天的生发之气。
要尽可能保持情绪舒畅,多与家人、朋友沟通交流,及时释放压力,疏导不良情绪。
穴位养生通调六腑
雨水节气过后,大家不妨进行穴位养生,能起到健运脾胃、通调六腑的功效。
雨水节气,湿气较重,很多人会觉得自己舌苔厚腻、吃东西觉得不香、大便黏腻不畅、口气有异味,或者是吃下去的东西不容易消化,这是因为湿困脾胃、运化不利。
可以按摩中脘穴,这个穴位刚好处于胃的中间,也是“六腑之会”,可以帮助脾胃消化,提高胃肠的吸收功能,对小儿厌食的改善也有帮助。
中脘穴在我们腹部正中线上,具体在肚脐上4寸左右,也就是人体胸骨与剑突的结合部位与肚脐连线的中点。
赖权安说,大家可以选用指揉或掌揉法,按揉中脘穴。
具体方法是,用食指和中指并拢伸直,点在中脘穴上,顺时针按揉(指腹不离开皮肤),或者是用手掌根部按在中脘穴上,顺时针按揉。每次按揉10到15分钟,力度以舒适为度。
关于养胃这方面,艾灸法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选择合适的艾条点燃,然后在中脘穴上方悬灸,每次灸15到20分钟,灸到局部皮肤微微潮红即可,过程中要注意避免烫伤及用火安全,这种方法可以起到温中和胃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