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A学习力导师践行营#
你如何应对经常让你解答简易问题的人?
A1 便签:缘起
在共读营中, 一位学习者朋友WU作业中写到:
在学习时,独立钻研一道难题虽然会面临各种挑战,但整个过程中得到的收获也会很大,如果早早放弃、转而从师长那里直接获取答案,自己反倒失去了充分锻炼的机会。
其实,不但自己反倒失去了充分锻炼的机会 。
针对这份作业,我在群里发起探讨:
其实,不但自己反倒失去了充分锻炼的机会 ,那位“师长”也会很“烦”的。
很多很多时候我们其实是把对方当做秘书来使用的。什么一个概念呢?
就是问的问题,稍稍一百度,就可以查出来的。
长期以往,对方是不愿意搭理这样的“我们”的。
我见过一些不少这样的人,美名其曰这样“高效”。
所谓“高效” ,是问对方大概只需要几十秒(最多几分钟), 还可以继续追问,让对方给出最终答案。
而自己百度,可能需要的时间比这个多一点点时间。
WU:人往往有惰性,能有人帮助解答那是最好的
我:换位思考一下,要考虑对方的感受。
有可能我们把对方当“秘书”在用。
WU:有时候在人生路上,有个“秘书”存在也是一件幸福的事
我:你要问问那位“秘书”是什么感受。
对方很享受的,不在讨论范围内。
建议:能百度的问题,尽量不要问别人。
能百度的问题,你问别人,都可能是在“剥削”对方的时间。
WU的作业本意是提倡学习者独立完成作业,不要轻易地从师长那里直接获取答案,从而让己失去了充分锻炼的机会。但由此讨论衍生出来的是,如何向资深或大咖、师长这样的人士请教问题的讨论。
追问前因后果
前(前车可鉴):
为什么这件事对我重要?
我在最近半年,遇到某一位朋友(姑且称之B)经常性地向我提问非常”简单“的问题。
说问题简单,简单到怎么样的程度呢?
比如,有伙伴已经提前预防问题并在微信群里进行讨论并讨论出结果,在事项进行中也进行了再次(或多次)告知,对方在遇到问题时仍然会再问一次。或者,会提很多百度一下或查一下工作手册可以找出答案的问题。
碰到这情形,我往往囿于情面或不愿意得罪人的心态,往往会再次告知答案。有时还会用较长时间整理思路,得出答案后再告知。时间长了,有时也会埋怨性的提示一下,这个问题昨天已经讨论过了。对方会说:”我怎么没看到啊?你说一下不是很简单吗?问一下你是最高效的。
这种情形让我产生了厌烦的情绪,但又不知道如何应对。
因(相因相生):
都有哪些关于原因的假设?
1、B可能认为,这种提问方式是基于双方的亲密关系。TA也许不会向所有人都这样提问,TA只会信赖或感觉对的人这样问。
2、B可能认为,“你”对答案是掌握的,回答来起来是可以轻易完成的。因此,这种提问最高效。
怎么验证或排除这些假设的?
可以询问B,TA是不是这样想的?
后(以观后效):
若这个问题解决了,最好的结果是什么样?
我可以心安理得得拒绝此类并不想回答的问题,而且没有心理负担。
那是我期待的吗?
是我期待的。
如何不伤合气地拒绝自己觉得不合理的提问,节省自己的时间;
另外,如果可以引导提问者自己学会查找答案,对ta也是一种成长。
总得来说,这个结果利己利人。
果(自食其果):
如果什么都不做,会发生什么?
可能继续纠结,也可能慢慢开始拒绝经常提简易问题的人(事实上也在发生)。
但这种行为应该是一种本能,内心的逻辑可能还没完成自洽,没能上升到理论层面。
清晰适用边界
适(适得其反):
有没有人会不同意我对原因的假设?
有可能。可能有人是这种思考模式:
1、有问题就问,谁能回答就找谁。问了第一位如果回答不了,就继续问第二位。想这么多干嘛,纯属于精神内耗。
2、你能回答就回答你就回答,你回答不了就说不知道,说这些干什么?
3、找你咨询是对你的认可,别人我还不会去问呢。
有没有不符合这个假设的实例?
有。
鞭打快马、欺软怕硬这种情况都是工作生活中常见的情形。你能解决问题,有问题自然而然要去找你; 你能干某一类活,这类活需要有人干了,自然而然要想找你。原本的职责边界是什么并不重要,慢慢地边界也没了。
有些人可能并不是因为亲密关系或信赖你才会找你咨询,ta只是需要一个免费劳动力。
用(使用条件):
这件事可以用什么其他方式来完成?
1、建立自己的回答模板,将一些常见问题建立回答模板。遇到有人咨询时,可以以快速回答;
2、训练AI,比如GPT、KIMI、豆包等人工智能,利用AI进行快速回答;
3、沉默,不回答。在线上这是一个很容易操作的一个方法,因为不是面对面,你可以在事后解释没看到信息。因此,这也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4、尽可能对所有提问进行解答。
5、用对方的方法去向对方提问到,让对方感受相应的困扰。
边(旁敲边鼓):
其他领域/行业/人如何解决类似问题?
脱不花在《沟通的方法》中认为善于拒绝应该是一种建设性的沟通能力,且有公式可循:拒绝 = 开门见山 + 移花接木。
1、开门见山
我们直接表明立场。委婉和延宕,只会放大对方因被拒绝而产生的影响,并不会起到顾及人情的作用。所以,开门见山的拒绝要满足「第一时间」和「第一人称」两大标准。这中间的注意点: 我们第一时间,以第一人称拒绝时,还是要找个相应的理由,而不能是直接生硬的说不。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要说谎,毕竟谎言总会有被戳破的一天,到时彼此更难堪;也不要找太多理由,多了容易让人觉得你不真诚。我们就实话实话,一个最真诚的理由就可以了。
2、移花接木
然后,对于一些我们不好拒绝的人,比如职场中,部门领导开口让你帮个忙;或是客户给你提了个棘手的问题;又或是同事找你帮忙干活……人在社会里,总有这些「拒绝无能」的时刻,那么,又该如何解决呢?
当然,大前提还是如上一点,我们要开门见山地表明立场,然后我们再用移花接木的方法,给出替代方案。
我们可以尝试使用「Yes, if」的小技巧,向对方提条件,若是对方可以接受我们提出的条件,那么我们就可以答应这个请求;当然,若是对方不能接受,那我们也就有了名正言顺拒绝的理由。
有没有完全相反的人?
有的人恰恰相反,他们面对稍稍资深一点的人,就像对着讲课的老师那样,认真地听着、微笑着、点着头、附和着。大部分的时候是在接话,是在应和,而不懂得如何挑起话题,也不懂得该如何维持关系。
界(楚河汉界):
真正需要解决问题时提问的场景是什么?
有另外学习者SU在群里讨论:
不知道这样一种场景是否适用(向他人提问:)
1、很急
2、急需权威回答
3、身边人显然更专业
4、你离他很近,能最快速度得到权威可靠、通俗易懂的信息。
这个讨论,其实将问题推向更深的程度:如何向前辈、大咖、牛人、师长这样的资深人士提问?
无论是不同的意见还是类似的问题,和我的思路的真正区别是什么?
SU发起的讨论,是一种“碰到问题了,自己也尝试了,实在解决不了再向他人咨询”的情况。和本文说的“经常让你解答简易问题”的真正区别是:提问者不是出于想节省自己的时间,而是确实自己解决不了需要找人咨询。
交界在哪里?
向他人咨询和本文说的“经常让你解答简易问题”的交界有:
1、提问者是否尝试过解决/解答问题。
2、提问者在提问时能否说明问题的经过,比如“关于某某问题,我自己查阅了很多文章,目前还没理解清楚的点是一二三,能不能跟您请教下“。
I 便签:重述“我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
表面上看上去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维护自己的秩序和节奏。仔细分析下来,可能是自己在对方心目中的分量不够。对方可能觉得打扰你可以没有任何顾虑。
因此,真正需要解决的是如何提升自己在对方心目中的份量,提升你的时间在对方心目中的价格。而且你的时间是有代价的,让对方感觉利用你的时间是一个不划算的事情。这个价格不一定是金钱,可以是对方用相应价格的时间偿还,或其他方式进行补偿。
A2 便签:目标和行动
1、明天起,不轻易回答。对提问进行筛选、评估。对感觉没有价值、对方可以”百度“的问题,不直接回答。
2、明天起,面对问题,不立即回答。即使需要回答的问题,也尽可能晚一些时间进行答复。当然,紧急事项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