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就五步“道、天、地、将、法”
以多胜少,以弱胜强的事例都只是表面现象,每一次的真正胜利都是以多胜少,以强胜弱。
我们先看看《孙子兵法》是如何用兵的。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十则围之”就是说你要打包围战,就要十倍于敌人的兵力。
打包围战,不仅仅要围上一圈,要有近处围的,远处围的,还要有两处预备的,万一对方全力突围,要有预备兵前去支援。所以随便算算就要十倍的兵力。
“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是在说勇气的重要性,放在军队中同样适用,但这并不是最好的策略。那么孙子是如何考虑的呢?“倍则分之”也就是说如果我的兵力是对方的2倍,那么我就设法把对方的兵力分成一半,然后用我全部的兵力去攻打他,本来是2打1,现在是4打1,可以说胜利的概率又增加了一倍。如果双方兵力相同,我也会想办法让我的优势兵力去攻打对方的弱势兵力,至少也要在局部形成压倒性的优势。
我们也可以看一下历史上著名的案例,秦国灭楚。秦王召开军事会议打算灭掉楚国,秦国大将王翦说需要六十万大军,几乎全国军队都得交给他了。
秦王觉得这要价也太高了,就问另外一个将军李信,说李将军要多少兵啊?李信说二十万足矣。秦王大悦,于是就把消灭楚国的重任交给了李信。李信和蒙恬两员大将就带了二十万兵马伐楚,结果大败而回。
秦王这回服了,去找王翦道歉。王翦的条件还是不变,六十万兵。最终王翦率六十万秦军,完成了灭楚的大业。
有人会说不对啊,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案例也有很多啊,官渡战役,淝水之战,赤壁之战,巨鹿之战等不都是有名的以少胜多的例子吗?
我们先举个例子看看究竟是怎么个胜法,我们以“赤壁之战”为例,说到“赤壁之战”我们都会想到那场有名的火烧赤壁,孙、刘以几万兵马把曹操的几十万大军打的落花流水而逃。如果单从结果上来看这个确实是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故事,但是如果你真的以为事情是这样的,那对你的生活是没有指导的,仅仅是一个不错的故事而已。
其实这是一个以多胜少,以强胜弱的案例,是的你没有看错,这不是我们认为的以少胜多,以强胜弱。首先我们看,当时曹操号称八十万的大军都是旱鸭子,不会水,这是曹军的弱点,当然这不是最大的弱点,最大的弱点是曹军的大船都用铁链锁在了一起,不能随机应变的离开,这才是最大的弱点。孙、刘针对曹军的弱点设计了火攻,借助风势,一下子烧掉了曹军的大船,所以就火攻来说,是孙、刘以强(火攻)胜曹军的弱(大船的不灵活)。
我们认为的曹强孙、刘弱,是从兵力上来说的,但是一场战争的胜利有时候并非完全取决于兵力。我们经常说天时地利与人和,这次的第一次交锋就是天时,突然改变的风向,突如其来的大火,攻击了曹军的弱点。这第一次交锋无关兵力,兵力越多反而损失越严重。如果非要说是以弱胜强的话,那就有点像你在乒乓球比赛中赢了羽毛球世界冠军,你就说你赢了世界冠军一样偷换概念。
此时曹军死伤大半,又不会水,死的死,逃的逃,全无恋战的心情,此时孙、刘大军赶来,当然是一击即溃。此时孙、刘是以绝对优势数量的兵力打败了为数不多的曹军。所以这当然是以多胜少的一场战役。
以多胜少,以弱胜强的事例都是幻觉!真正的高手其实都是懂得如何把兵力集中到一起,打歼灭战。大象虽大,但是它依然怕一颗钉子。虽然自己的能力不是很大,但是如果你学会了劲往一处使,集中精力做一件事,其产生的能量也是不容小觑的,你也可以创造别人羡慕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