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微博上,一个6岁的男孩火了。
原因在于他写了一首标题为《我不感谢妈妈》的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吗?一起看下:
我不感谢妈妈
是她每天罚我站墙角
我不感谢妈妈
是她每天逼我写练习册
我不感谢妈妈
是她每天让我上语文课
我不感谢妈妈
是她每天给我出卷纸(卷子)
我不感谢妈妈
是她每天让我写生字
我不感谢妈妈
是她每天教我背古诗
没有妈妈
就没有现在的我
我不感谢她
我还能感谢谁呢
语言简洁明快,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具体表达上,又使用了排比、反问等修辞,反转式结尾堪称神点睛。
大家都被小家伙的才情所折服,纷纷夸赞孩子优秀,是个人才。
也有不少搞笑留言:
强烈的求生欲,于是有了最后一段。
是不是写到最后妈妈进来检查作业了?
最后两句是被揍之后写的吗?
然而,我的脑海中反复浮现的却是“站墙角”“写练习册”“出卷子”“写生字”等字眼。
图片中,孩子坐在书桌前,面前是一本大大的习题薄,孩子小手撑头,正在苦苦思索,稚嫩的脸庞上戴着厚厚的眼镜片。
他还只是6岁的孩子!
谁能敢说?他写的诗中,除了最后两句,前面不是他的心声?
儿童文学作家杨红缨说过:也许有许多父母都不明白,正因为他们的爱子心切,望子成龙,用拳拳爱心残忍地剥夺了属于孩子们童年的欢乐。
童年本应该天真烂漫,本应该了无牵挂,本应该无忧无虑。
可是,因为很多父母自以为是的爱,这样的“童年”正渐行渐远。
孩子,你不感谢就对了!
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应当入学接受义务教育。
也就是说,6周岁的孩子才刚刚达到接受正规教育、系统学习知识的年龄。
可是,很多父母不放心,怕输在起跑线上,早早的就让孩子开始了学习生涯。
学龄前,就几乎把小学全部的生字认完了,数学也有很高“造诣”。
亲戚家有个孩子,小学入学测试后,被学校告知:你家孩子可以从四年级开始上。
于是,这孩子从此成了“别人家的孩子”,被当成“神童”在亲朋好友中流传。
还有一次,我陪朋友去租房子,房东的孩子在上小学高年级,我家大宝刚入小学,就顺便向她请教经验。
问了我家的情况后,她很惊讶:“还认识不了多少字啊?已经迟了!我家这时候早就没什么生字了,幼儿园大班时就开始看大部头的书了!”
认字少确实会有麻烦,比如,做作业时,还需要家长帮着读题,但是,她所说的“已经迟了”,我真的不敢苟同。
在德国,立法禁止学前教育。
在美国,幼儿园禁止教孩子拼写认单词和简单的数学,孩子在幼儿园阶段主要是游戏玩耍。
在奥地利,严禁孩子七岁前识字,他们的说法是过早地去启蒙这些理性的和语言的结构实际上是让儿童的智力受到了瓦解。
有个朋友,曾经跟我讲过一件趣事,她有天想烧鱼给孩子吃,就问孩子想吃什么鱼,孩子直接拿出了一个识字卡片,指着上面的字说,吃这个“鱼”。
朋友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教她识字读书,孩子的思维,被一个个硬邦邦的符号限制住了。
大家都知道魏永康吧,因为母亲的悉心教育,从两岁起,就被人们称为“神童”。
2000年5月,17岁的魏永康以总分第二的成绩考进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成为硕博连读生。
然而,脱离了母亲的照顾后,魏永康不仅生活无法自理,学习也无法自主安排,甚至会忘记参加考试和撰写毕业论文。
2003年7月,他连学位都没拿到,就被学校劝退了。
记得在一个访谈节目中,退学后的魏永康,几经周折,找到了一个普通的工作,并结婚生子。
他的母亲想帮他带孩子,被拒绝了,走过从“神童”到“普通人”的人生轨迹后,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做一个快乐的平凡人!
03
有很多家长担心不早点教孩子识字算术,孩子会发育迟缓,其实大可不必。
我家二宝刚上幼儿园。
大宝上小学,每晚检查作业、答疑解惑是刚需,晚饭后到上床前的一段时间,基本上都被大宝占用,无形中,在二宝上,就有点“散养”。
二宝总是拿着故事书,很执著地跟在我后面,让我讲故事,为了不影响大宝写作业的效率,我答应他每晚睡觉前讲。
于是,他就有一段“无所事事”的时间,一开始,他会钻到书房,挨个摆弄玩具,玩腻了,就会又拿起绘本,一个人在那翻看。
开始时,他连书都会拿倒,我也随他。
一直以为他只是学学姐姐的样子,翻翻书好玩而已,应该看不懂。
有天晚上,我正在给姐姐讲解题,他一个人在沙发上边看绘本,边哈哈大笑。
我问他笑什么,他说书里面很搞笑,我问哪里搞笑了,他就指给我看,说:“他们两个刚才打架,现在不打了,成好朋友了。”
我走过去说:“你怎么知道成为好朋友了?”
他指了一幅图,说:“你看,他们两个坐在一起吃苹果,都笑了。”
然后,我就明白了,他虽然不识字,也是能看懂绘本的。
昨晚,我给他讲贝贝熊系列的《甜蜜的晚餐》,读到“熊爸爸每天都在忙着做一些又精美又牢固的家具,并把它们出售给街坊邻居……”
他突然说:“熊爸爸做的这个摇摇椅真漂亮啊!”
这套书是在大宝小时候就买了的,已经讲过很多遍,还真没注意过哪里有摇摇椅,因为我的眼睛是一直盯着字的。
听他这么说,我把视线从字上移到令人眼花缭乱的图上,还真看到两把椅子。
“从哪里看出这是摇摇椅啊?”
“你看,旁边这个有四只腿可以站地上,这人是没有腿的,所以是摇摇椅。”
一看,还真是!
孩子的成长是自然而然的过程,家长过于焦虑真是没有必要。
卢梭说:“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
很多父母担心孩子的未来,把孩子的童年堆在无穷无尽的作业、做题中,很可能,无形中就扼杀了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
04
有人可能会说,孩子在父母的保护下,吃不愁喝不愁的,不学习还能干嘛?
然而,并不是只有从书本上获得知识才叫学习,心理学相关研究指出,儿童从一出生起,学习活动就开始了,他们观察、模仿、实践,不断地从身边人、从大自然中习得知识经验。
法国的法布尔先生,因家境贫寒,从3岁一直到6岁,都被寄养在玛拉邦村的祖父母家。
年幼的他被乡村的蝴蝶与萤火虫这些可爱的昆虫所吸引,并由此产生浓厚的兴趣,后来,写下风靡全球的《昆虫记》系列书,成为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
冰心说过:童年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在人的一生中,童年是最无忧无虑的时光,应该和许多美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跳皮筋、捉蛐蛐、踢足球、摘桑椹、听故事、吟童谣……
如果孩子提起童年,脑海中充斥的尽是“写生字”“站墙角”“做试卷”“背古诗”“学英语”之类。
对于给孩子这样一个童年的父母,不感谢就对了!至少,如此一来,父母还有一线反省改正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