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实“引育用留” 助推乡村人才振兴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提出大力培养乡村人才,吸引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全面振兴。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为切实做好乡村人才工作,各地需在人才“引育用留”四个关键环节精准施策、协同发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主动引才,汇聚乡村振兴“源头活水”。“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当前,人才匮乏仍是制约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现实问题,若没有高素质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作支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等美好愿景便难以实现。要坚持以需求为导,深入调研本地资源禀赋、特色产业及现有人才资源现状,梳理人才缺口,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政策,实现精准引才。要拓宽引才渠道,完善柔性引才机制,通过项目合作、专家顾问、兼职挂职等多种方式,打破地域、户籍、人事关系等制约,吸引“候鸟专家”“周末专家”纷至沓来,为乡村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智慧活水”,实现灵活引才。要打好“亲情牌”“乡情牌”,向在外人才和优秀学子传递家乡求贤若渴的诚意,激活他们反哺桑梓之情,吸引他们回乡干事创业,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实现情感引才。

    用心育才,锻造乡村振兴“硬核力量”。“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的建设,既需外引,更要内培。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深入挖掘本地高潜人才,充分考虑人才专业、层次、岗位等方面的差异,制定分层分类培养计划,培育出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土专家”“田秀才”。要深化拓展培养培育机制,整合乡镇党校、职业院校等各类教育资源,运用“课堂+田间”“请进来+走出去”等培训形式,为人才提供政策理论学习和实操技能提升机会,帮助他们拓宽思路、开阔视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强化人才思想教育,将党性教育作为强化人才政治引领的重要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人才的政治认同和社会责任感,培育出心系乡土、服务群众的高素质人才,让人才与乡村发展同频共振、同向同行。

      合理用才,激活乡村振兴“强劲引擎”。“人才各有所宜,用得其宜,则才著;用非其宜,则才晦。”人才只有在实践中锻炼,在合适岗位上施展才能,才能实现价值。要坚持“人岗相适、人事相宜”的用才理念,善于发现人才特长优势,精准合理配置人才资源,比如让农技人才扎根田间地头,助力农业增产增收;让文旅人才挖掘乡村文旅资源,推动乡村旅游发展;让电商人才开拓线上销售渠道,助力农产品畅销四方……最大限度发挥人才优势。要为人才汇聚优质的创业资源,打造功能完备的创业孵化基地,为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广阔平台,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要建立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以职业能力和工作业绩为重点,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不良倾向,畅通职业发展通道,为人才提供持续上升空间。

    真心留才,夯实乡村振兴“稳固基石”。完善的人才服务体系是留才的关键。要健全人才保障机制,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为人才提供便捷、高效的全方位服务,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在住房、医疗、子女教育、配偶就业等方面的后顾之忧。定期通过座谈、调研等方式,及时了解人才的工作、生活状况以及思想动态,让人才切实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被重视,用“真心诚意”留住他们的心。要建立反馈机制,及时收集人才的需求和建议,分类整合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持续优化服务质量。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坚持以能力论英雄,对表现突出的人才给予表彰和奖励,并大力宣传人才在乡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贡献,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切实提高人才获得感、自豪感和归属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