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喜欢一个词“坚持”,因为它象征着自律、努力。
请问:什么样的事情需要坚持?
痛苦的事。
所以,一说到坚持,在人们脑海里首先感受到的是痛苦的意识,即使这种意识感觉一扫而过。
快乐的事情需要坚持吗?
有人说:成长是一个反人性的过程。
那么,你的一生中用在反人性的痛苦中度过,请问你活着的意义就在于享受痛苦吗?
我们来这一世不容易,我们是来享受人生的。
有人会问:难道就不要进步了吗?就躺在舒适区睡大觉了?
我说“坚持”做一件事不好,但我没有说人不要进步。
其实,“坚持”这个词你一听到,就会心生抵触,从这一刻起在你的内心,已经设置了障碍。
那么,如何在不需要毅力的坚持下进步、成长?
我们首先要弄懂一个问题?
为什么你做的事情需要坚持?
因为难,不坚持做不下来。
我不反对做难的事情,因为做难的事情的确有好处。
我反对的是普通人做难事的方式。
举个例子:
你想要每天跑步锻炼身体。
这本是一件好事,可是你把目标定成了每天跑40分钟。
这对于一个没有跑步习惯的人来说,40分钟跑下来是很难的。
一天、两天、一个星期靠着一股热情你能坚持下来,可是在这个过程中你已经产生了畏惧、逃避的心理。甚至每天醒来你都会犯愁:今天又得跑步。
受着罪何必呢?
问题的关键在哪?
不在于你跑步这件事本身,也不在于你意志力不强,而是你的“匹配”能力出现了问题。
正常情况是小马拉小车,大马拉大车,你非要小马拉大车,小马费力艰难的坚持着拉着大车,这是大车的问题吗?这是小马的问题吗?问题在于让小马拉大车的这种方式。
不匹配必遭殃。
那么遇到难的事情怎么办?
有两个办法:
1.降低难度,难易匹配自己的能力就好。
2.任务分解,把一件难事分解成一件件力所能及的小事。
其实,每个高手都是分解任务的能手。
继续拿跑步的例子来说,如果你零基础就想坚持每天跑40分钟,这肯定是比较困难的。
如果你拆解任务,你从每天跑十五分钟开始,根据自己的适应情况逐渐累加。每次都不要加太多,自己恰好努努力能够完成为止。
或者你降低难度,40分钟的跑步改成慢跑,慢跑累了就走一会,休息地差不多了再接着慢跑,这样你逐渐适应,心肺功能不断提升,走路的时间就会缩短。
选择与自己能力匹配的方式,不断地迭代、提升才能越来越好。
所以,在自己匹配的、可承受的范围内,这样既会保留学习的成就感,有保证了学习的挑战性。
那些自己看来大的、难的事情,其实是离我们比较远的,太远的事物我们是无法把握的,无论这件事是令我们痛苦的还是令我们享受的。
我们要认真现实,成长不是“打鸡血”,拼意志力,与自己能量匹配的范围内,一点点往外走,与时间做朋友,你肯定会在不经意间发生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