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讲到,春秋末期晋楚两个大国历时百年的大战,双方均已疲惫,加之内忧外患,这两个大国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中央。
取而代之的是他们曾经扶植的两个东南小国——吴国和越国。
春秋末年,吴越两国迅速崛起,而吴越争霸赛的序幕也就此拉开,而他们的争霸实际上无非是晋楚争霸的一个缩影。
自吴王阖闾战死,夫差即发誓为父报仇,他始终不忘父亲临终遗言,每日操练军队,时刻准备报复越国。
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听说夫差日夜练兵,准备伐越,便想先发制人,趁吴兵未出,抢先伐吴。
但越国大夫范蠡觉得此事不妥,便极力劝谏,然勾践不听劝阻,一意孤行,说“吾已决之矣。”遂兴兵伐吴。
吴王夫差闻讯,调动全部精兵强将迎战越军,双方在夫椒展开激战,史称“夫椒之战”。
在这场战役中,骁勇善战、训练有素的吴军大败越军,吴军乘胜追击,直捣越都会稽,并攻破会稽城。
越王勾践率五千残兵退守会稽山,夫差率军追杀过来,将越军团团围住。
越子以甲楯五千保于会稽,使大夫种因吴太宰嚭以行成。
越王勾践带领披甲持盾的五千人守住会稽山,并派大夫文种,通过吴国的太宰嚭向吴王求和。
勾践悔不当初没有听从范蠡的劝谏,在此危难之际,他听从了范蠡的建议。
范蠡要勾践卑辞厚礼向吴请和;如吴人不许,即举国降吴,以身追谁吴王。勾践从其计,派文种赴吴军乞和。
其实,文种的这个差事很难办,很棘手,这不是明摆着嘛,你越国把人家吴王夫差的爹给弄死了,如今你战败了,就想求和,天底下哪有这等好事?人家能同意吗?
吴子将许之。
吴王打算答应他。
这里我们看到,夫差居然同意了,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难道夫差如此宽容大度,杀父之仇居然能一笑泯恩仇?
当然不是,夫差岂能如此善罢甘休。只不过是文种用重金收买了夫差的宠臣太宰伯嚭。
当初,越王勾践以为求和无望,文种却说可以走一走伯嚭的门路,因为太宰伯嚭与伍子胥一向不和。
果不其然,文种带着厚礼来见伯嚭,说明求和之事,又晓以利害,伯嚭便在吴王面前进言越受降一事,夫差果然同意了。
夫差以为,此时越国已灭,不足为惧,他又急于图霸中原,所以便同意了越国投降。
待到伍子胥知道此事时,却也为时已晚。
伍员曰:“不可。臣闻之:‘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
伍员说:“万万不可!臣听说:‘树立品德,必须灌溉辛勤;扫除祸害,必须连根拔尽’。
这里出现了一个重量级人物——伍子胥。之前在我们学习的那篇《子产却楚逆女以兵》中提到过他。
伍子胥,也叫伍员,楚国大夫伍举的孙子,可谓是官二代,父亲伍奢是太子傅,哥哥伍尚为棠邑大夫。
他的父亲伍奢因被人陷害而入狱,楚平王想赶尽杀绝,便以伍奢为人质,召来伍子胥两兄弟。
伍尚为尽孝而选择束手就擒,随后同伍奢一同被杀。
伍子胥以武力逼退使者后,辗转流亡逃至吴国,辅佐当时的公子光(阖闾)取得王位,并推荐勇士专诸。
伍子胥因帮助阖闾夺权有功,一跃成为柱国大臣,之后又帮助阖闾谋划伐楚计划,使得楚国元气大伤。
公元前506年,吴国一举拿下楚国郢都,伍子胥终于得偿所愿,率军攻下了自己的母国。
杀气腾腾的伍子胥找遍整个楚国,终于找到楚平王的棺椁,他不顾楚人苦苦哀求,誓要将仇人楚平王捶骨扬灰,他当众对楚平王尸体抽打了三百多鞭才停手,这也就是历史上所说的,伍子胥挖坟鞭尸楚王。
然伍子胥的这一举动让楚国百姓对他充满了怨恨。
楚国旧臣申包胥曾劝伍子胥不要倒行逆施,可伍子胥却咬牙切齿地说:“我反正垂垂老矣活不长了!我回来就是要倒行逆施!”
此时的伍子胥已被仇恨蒙蔽了双眼,他永远也忘不了父兄的惨死,自己苦心蛰伏几十年,就是为了这一天。
后来阖闾战死,伍子胥继续辅佐夫差,然夫差对伍子胥并不十分看好,他更信任他的宠臣伯嚭。
这就到了我们今天的话题,伍子胥劝谏夫差不要上了越国人的当,并斩钉截铁地告诉夫差:你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假象!不杀勾践,吴国必亡!
为了说明这个道理,紧接着,伍子胥又讲了一个故事,这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呢?夫差会采纳伍子胥的建议吗?
我们明天继续!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