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被誉为中华国学劝善经典,它不仅仅是一本家训,更像是一位智慧长者的谆谆教诲,告诉我们“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深刻道理。
书中融合儒释道三家思想,以亲身经历阐述命由我作、善恶报应之理,使得该书一问世就成为最受欢迎的家训之一,风行四百多年。时至今日,其思想和智慧依然鲜活。
今天分享的这个版本是曾琦云版本的《了凡四训》白话讲解版本,本书以原著四篇为总框架,分出章节,然后每章分为六个部分进行解读。
太长的原文也分段列出小标题,新加的例证都用小标题标出来,并且这些例证的出处在标题下都有提示。
全文通过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分四个部分来讲解如何改变命运。
它教会我们如何识别并改正过错,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积累善行,更重要的是,如何保持一颗谦逊之心,不断自我提升。
袁了凡先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展示了通过积极行善、修身养性,一个人是如何能够逆转既定的命运轨迹,活出不一样的人生。
困住你的不是天命,是认命
在了凡先生童年时期,母亲劝他放弃学业,改学医,因为学医可以维持生计,也可以救济别人,希望能学一门技艺以之成名而成家。
后来,他在慈云寺遇到一位孔姓的老人,自称邵康节先生的传人,研究《皇极数》。
他给了凡先生推算终身的吉凶,某年应考取第几名,某年应当补廪,某年应该成为贡生。
贡生后某年选为知县,任上三年半便告老还乡,五十三寿终正寝,可惜没儿子。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推算的命运一一实现,都说命运自有定数。
真的是”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看到第一篇的时候,我就在想,如果命运都已经规划好了,那生活还有什么意义。
到底是既定的命运,限制了我们的人生走向,还是我们当下的念头意识,反过来影响了人生抉择。
事实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是可以改变的,而改变的方式无非就是改过和行善。
改命最好的方式,凡事向内求
在了凡先生对人生心灰意冷之时,去栖霞山拜访云谷法会禅师,两人在房子里对坐,三天三夜没有闭目,才有了后来不一样的命运。
云谷禅师说:“命运由我自己创造,福报靠我自己去追求。
一切种福的田地,都在我们的心里;从内心去寻找福田,自然就能够感通得到。
从我们内心去追求,不仅仅能得到道德仁义,也能得到功名富贵;内外双得,这样追求有益于得到。
如果不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过失,只是拼命地向外追求,那么他追求的方法不管有多少,能否得到还是由自己的命运所决定。”
所有的一切,无论是内在的仁义道德,还是在外的功名富贵,都是自性的显现。
起心动念就是命运好坏的前因,因起心动念而产生善恶不同的行为,即为将来善恶不同的果报埋下了种子。
为何大好人不再受命运的安排?
因为好的命运本来就是自己创造的,今世享受福报是前世行善的结果,那么此世若是做了太多的好事,也就不一定要等到下世再报应了,这就叫现世报。
反过来,大恶人的道理也是如此。
外面是常数,外面不会变;心地是个变数,不是常数。所以,想要改变命运,就要向内求。
人要自己站起来,福气是自求的,以人为中心。自求多福,一切都在于自己。
我命由我不由天
了凡先生诚心忏悔,并发愿诚心做善事,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当年被孔先生推定的命运,最终都没有实现。
他不断立誓行善,不仅顺利得子还考上进士,甚至还活到了73岁,多活了20年。
这都跟了凡先生踏实用心行善有关系,他一生做过无数善事,而且心怀人民,为民做实事,深得百姓们的爱戴。
了凡先生现身说法,以自己践行立命之学超越宿命的亲身经历,告诉后代:
命运最终掌握在自己手里,只要坚持不懈、努力积德行善,那么未来的命运就可以由自己主宰。
曾国藩在学习了《了凡四训》后,就将自己改名为曾涤生,他说:“涤者,去涤其旧染之污者;生者,取明袁了凡之意"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
他深感此书对于修身齐家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家族教育的必读之书。在给儿子的家书中提到:“袁了凡先生所著《了凡四训》,立命之学,深为动人。”
写在最后
我们之所以一辈子过得平庸,甚至不如意,是因为我们把自己框定在一个叫“命运”的格局里。
每个人的命运都是自己造作而成。上天对待世人,从根本上说是公平的,顺应因果规律的,不会有丝毫错失和遗漏。
知道了这些,心态自然能够放平。对比你好的人,不必羡慕;对自己的现状,也不必愤愤不平。这都是受各自的业力牵引。
《了凡四训》中说:“趋吉避凶,断然由我,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我们能做的就是勤勉修身,再安心等待。
所谓“修”,就是自身有过错,应当彻底改正,永不再犯。在此基础上,再积累功德善行。只要做到这些,没有享不到福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