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好啊,我是阿宁。
《了凡四训》,是一本家训,是明朝思想家袁了凡先生通过自身经历写给自己儿子及子孙后代的人生教科书,希望子孙后代能顺顺利利、少走弯路。
书中讲述了袁了凡年轻时因被一位算命先生把命运算的清清楚楚,且逐一应验后,认为他的命数已定,从此开始“听天由命”,对任何事情都心如止水。
直到遇上云谷禅师,经他开导后了凡先生开始觉醒,下定决心在日后的生活中通过修行改变自己的命运。
从他下定决心改变的那刻起,命运之门开始旋转。
之后他不仅考取了进士,做了京城附近宝坻县的知县,还有了儿子,并且平安度过了算命先生预测的53岁寿终正寝的大限之年,完全推翻了当初算命先生为他算好的命数。
乍一看《了凡四训》像本迷信、怪力乱神之书,实则是一本生活哲学之书。
该书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改变命运最好的方式,是凡事向内求。
书中云谷禅师对了凡先生说“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凡事只要从自己出发,多让自己去成长,去改变,少向外求索,那么命运就不会是一成不变的。
而这,也正是一个人改变命运的最好方式。
01 求新己
《了凡四训》中,云谷禅师问袁了凡先生“你自己觉得你是否应该考取功名?是否应该生儿子?”
了凡先生说“不应该。”并且说出了福薄、没有积累功德善行、经常发怒、喜欢喝酒等问题所在。
云谷禅师对了凡先生说,既然你已经认识到自己过去的种种过失,就要把不能考不取功名、没有生儿子的原因彻底改正过来。
并对了凡先生说“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一个人想要彻底改变,就需要推翻原来的自己,诞生一个新的自己。
所谓“不破不立”也是这个道理。
云谷禅师让了凡先生从现在开始,要不断扩大充实自我的德行,坚持不懈地做好事,而且是默默地做好事,积累阴德。自己所造的福德,自己一定可以享受到结果。
了凡先生不仅改了自己的名号,还一一照做了。
第二年,他参加礼部考试,原算命先生算他考得第三名,结果他考了第一名。
中国历史上被誉为半个圣人的曾国藩,就是不断放下过去,重新改变自己的人。
曾国藩在学习方面不算个聪明人,他参加了6次科考才考中了秀才,他没有纠结在过去的失败中不可自拔。
第6次科考失败后,他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开始调整学习方法,选择再考。
为了忘记过去,他还给自己取号为“涤生”,寓意洗涤过去,重获新生。
曾国藩也果然做到了重生,在第7次科考的时候,终于考中了秀才。
袁了凡先生在《了凡四训》中告诫自己的儿子,一定要天天反省自己做错了什么,天天把自己的过失改正过来。
每个人都会犯错,犯错不可怕,怕的是犯错后不自知、不改正,一直错下去。
当知错并改错,之后一直按照正确方法行事,命运的齿轮才会开始转动。
02 求己定
上周末,会计中级资格考试。
考前,一个机构的几位老师直播,希望在考前能传授些做题技巧和解压方式,想让考生们带着轻松的心态去考试,并能顺利通过考试。
在直播间,有考生问老师“想要通过考试,拜谁能过?朝哪儿拜?”老师看到都不知道如何回答,想了半天说“你朝南拜吧”。
我们很多人面对未来、面对命运的不确定,习惯向外求,向命理求,向风水求,向神灵求。
其实,我们的一生如何,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最应该向我们自己求。
《了凡四训》中,袁了凡先生的前半生,因为算命先生的话一一应验,从此将自己的命运交由天命,放弃了掌舵自己命运的权利。
直到遇到云谷禅师,禅师的一句“命由我造,福自己求”,彻底将了凡先生点醒。
每个人的命运,其实都是自己造作而成;每个人的福报,也都是自己努力追求而得。
你有怎样的心念,就会有怎样的行动,有怎样的行动就会决定你能得到怎样的结果。
比如这次中级会计资格考试, 我有想通过考试的心,但是心念还是不够坚定,反应在行动上,就是虽然听课复习了,但是难度非常大的章节,我只过了一遍。
明知道自己零基础,却没有像别人一样有规划、有计划的提前准备学习。
面对那些难的章节时,就抱了侥幸心理,认为自己不会那么倒霉,没复习好的内容都被我抽到吧。
考试的时候,发现自己的确不能抱有侥幸心理,可此时此刻去后悔已无用。
我的侥幸心理,就是向外求,而向外求,就是将命运的决定权,寄托给了运气、拜谁求谁,最后极大可能得不到自己想要的。
《了凡四训》中云谷禅师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人的命运好坏,离不开人的心。假如从内心去求,就没有不感应的。这和吸引力法规有相通之处。
想成一件事,若一味的向外求,多半会掉入命运的牢笼里,甚至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
向自己的内心求,不断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言行举止,及时调整改正,才是改变一个人命运的根本。
03 求真善
现实生活中,经常会听到一些声音,“我凭什么帮啊,我帮忙,我能得到什么啊”。
《了凡四训》中说“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意思是,善不积累,就不可能成就你的名声;恶没有积累到一定程度,也不会造成杀身之祸。
言外之意,善是需要积累的,不要觉得善小不值当的,就不去做,也不要总想着做一些善行就要获得回报,这些都是不够真诚的善。
何为真诚的善?就是不求回报的善,不掺杂私心杂念的善。
书中有个例子,从前有一女子,想要布施却没有什么钱,就拿出了仅有的两文钱,捐给了寺庙,庙里的主持看到了,亲自为这位女子做了忏悔。
后来,这位女子有幸进了皇宫变得富贵了,就拿出几千两银子捐给庙里,可主持却让他的徒弟代为回向。
女子就问主持,
“以前我只捐两文,您亲自为我忏悔,现在我捐了几千两,您却不为我做回向了,是为什么呢?”
主持回答,
“从前你虽然只捐两文,但布施的心十分真切,非得老僧亲自为你忏悔,才能报答你的功德。现在你捐的财物虽然巨大,但布施的心却不如上次那么恳切了,所以我让徒弟代为忏悔就足够了。”
做到真诚的善,真的很难,但不能因为难,就不去做。这也正是真正向内求,自我修行的原因所在。
做好事,只是单纯地觉得别人需要帮助;做善事,只是因为做了,自己觉得很开心。
更重要的是,真诚的做善事,才是真正的修心,也是一辈子的修行。
真诚的行善,就会有福报;心修好了,命也就跟好了。
写在最后
在《了凡四训》的译序中,作者费勇先生道出了一个非常扎心的现象,
大多数人总是想着通过命理风水、求神拜佛之类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甚至改变自己的命运。这往往不过是皇帝的新衣,自欺欺人。
其实,真正的改命是需要自己看到自己存在的问题,通过自我修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创造出更好的生活。
看完整本书后发现,命可能是有定数的,但运是存在变数的。
《孟子》中言,“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凡事向内求,修行自己,才能解决问题,改变命运。
以上,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