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的研究发现,当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时,认为自己拥有成长心态(即相信自己可以提高)的学生比拥有固定心态(即相信自己的能力是一成不变的)的学生思维更有成效,在接下来的任务中表现更好。但这是否也适用于现实世界呢?
研究人员对500多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为期四年的跟踪调查,以了解是否成长心态或固定心态会影响学生的思维、情感和行为。这包括学生如何解释自己的成功、失败和自尊的变化。
主要研究结果
1. 具有成长心态的学生更有可能:
(1)将学习目标优先于成绩目标
(2)将成功归因于努力和学习技能
(3)对学习成绩感到开心、鼓舞和热情
(4)在逆境中付出更多的努力或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5)在青春期后期自尊会增强
2. 具有固定心态的学生更有可能:
(1)将即时表现置于学习之上
(2)将成功和失败都归因于外部因素和不可控的因素,比如运气
(3)对学习成绩感到苦恼、羞愧和不安
(4)在逆境面前会放弃并感到无助
(5)在青春期后期自尊会下降
相关研究
先前已有研究强调了具有成长心态或固定心态的人的不同行为和思维过程,这项研究支持了这一发现并建立在此基础之上。令人鼓舞的是,研究正走出实验室,在现实生活中进行测试。
一项有趣的研究发现,帮助学生认识到个性不是一成不变的,有助于减少焦虑和抑郁症状。同样,帮助学生调整面对压力的心态,也就是说帮助他们认识到压力并不总是一件坏事,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在面对逆境时的表现。
这项研究发现很有趣,具有成长心态的学生更有可能以学习而不是成绩为目标。其他研究发现,以学习为导向的学生更有可能在任务上花更长时间,更努力地工作,表现出更强的适应力,选择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会对学习有更多的自豪感和满足感。
成长心态的人相信,通过努力有可能提高智力水平、天赋和能力。表现出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生相信他们的能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他们倾向于寻找机会获得新知识和拓宽技能,而且通常不会回避挑战。
为了更好地理解什么是成长心态,了解另一种心态是很重要的。当人们谈论它的时候,他们经常把成长型思维模式与固定型思维模式作比较。
固定心态是相信我们的智力和才能是静态的。有这种想法的人会判断自己是否有这种能力。如果没有,他们会拒绝任何能让他们成长的东西。
从研究结论来看,具有成长心态的学生更有可能:
(1)将学习目标优先于成绩目标
这是不可多得的黄金品质!在学校待久了,我们早已忘了上学时为了为了求知和提高技能,反而将学习成绩视为唯一,让学习成绩、让排名迷惑了,蒙昧我们的心智。就像鸡毛掸子,本来是拂拭尘埃的工具,却被塑造成了教训孩子最佳上手工具。
学习的定义是什么?是指个体由经验或练习引起的在能力或倾向方面的变化,也指变化的过程。学习的核心要素是改变!成绩并不一定代表改变,却左右着学习者的心情,貌似跑偏了。如果我们看着孩子从不会走路到会走路,不会骑车子到会骑车,从不会认字到爱阅读……凡此种种,我们由衷地为孩子高兴的话,孩子就会体验到学习的真谛,而不拘泥于成绩的得失。
(2)将成功归因于努力和学习技能
将成功归因于天赋,则止步于失败。而成长心态者将成功归因于努力和学习技能,当失败来临时,他将付出更多的努力以及改善自己的学习技能。
(3)对学习成绩感到开心、鼓舞和热情
成长心态者将学习成绩视为一面镜子,伴随左右。每每拿出来都是一种愉悦的心情,观照自己的变化和成长。
(4)在逆境中付出更多的努力或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成长心态者眼里所谓的逆境,无非就是付出没有带来期待的变化而已。他们视失败是成功之母,就像爱迪生为了找到最佳的灯丝材料,尝试了1600多种耐热发光材料。没有前面一而再再而三的失败,就没有后面的成功。
(5)在青春期后期自尊会增强
这才是成长心态的最佳回馈, 它让个体的自尊增强,滋养人的一生。自尊者将赢得他人的尊重!成长心态者知耻而后勇,胜不骄败不馁。
研究结论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用心陪伴孩子,将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成长心态的学习者。它远比学习过程中的成绩更有价值!
刘启辉,青岛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副教授,出版畅销书《学习好其实并不难》《其实你不懂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