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在西安上大学,带回来了一只埙。放在茶几上做工艺品,一直也没有人演奏过。参加工作以后,这只埙连同她的吉他都留在了家里。
我对音乐是一窍不通的。退休后闲在家里没事儿干,摆弄着这两只乐器。总想着弄出点什么旋律来。可是我连乐谱都不认识,从哪里学起呢?
我上小学时正是文化大革命后期,学校的正常教学活动都停止了,学校里没有音乐课。对我来说,简谱的哆瑞米发嗦啦西和数学的1234567没有区别。
美术课就是画漫画,工农兵挥舞着铁拳砸倒地富反坏右分子。
体育课没有,但是有劳动课,到生产队里参加劳动,一去就是半天。还唱着《我是公社小社员》歌曲,割草积肥拾麦穗什么都干过。割来的草和拾来的麦穗要称一称,比一比谁劳动成果多,老师会奖励一支铅笔或一个笔记本。所以我虽然羽毛球、乒乓球、足球、篮球,大球小球都没玩过,但也同样练就了一个好身体。
那时的书包里空空荡荡,课本是一本油印的小册子,记得第1篇课文就是《红小兵心最红》。我对文学、艺术的知识零零碎碎,都是后来通过看书报,读评论学来的,没有系统地学习过。
所以我很羡慕那些正常上过学的人,他们对各学科、各艺术门类都有一个基础的了解,理解能力强,学习东西快。我的姑姑是老三届,都说老三届的知识底子扎实。我姑姑从小喜欢音乐舞蹈,吹拉弹唱无所不能,可以说是有眼儿的就能吹响,有弦儿的就能拉响。虽然生活在农村,80岁的人了还领着一群老太太们在跳广场舞,演文艺节目,台词歌词是她自己编写的。
今年春节领着孩子到姑姑家拜年,不知怎么闲聊起了刮风,孩子问到:“老姑,你知道为什么刮风吗?”
老太太不加思索,脱口而出:“那谁不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补充,空气流动形成了风。”
我不禁惊叹道:“合辙押韵,还通俗易懂,你这是从哪儿学来的?”
姑姑说:“上学的时候学的呗。”
完整的中小学教育能让人看到丰富多彩的世界。了解自身的潜力和特点。明确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
我上小学时,班上有一位漂亮的女同学,用现在的话说是校花。虽说是农村孩子,旧衣服始终合身得体,白净的小脸整天洋溢着微笑,从毛孔到发丝都干干净净。步履轻盈,四肢纤细灵巧,骨子里透出来的一股灵气。老师教学生唱歌,她学得最快。老师就让她领唱。老师教学生舞蹈,老师还在手把手矫正学生手的姿势和脚下的步伐时,她的肩、肘、腰、胯早已融入了音乐的节奏之中。她的眼睛会说话。站在台上报幕,下一个节目是欢乐,还是悲伤,是力量,还是激情,你只要看一下她的眼睛就知道了。那个时候男生女生之间都互相不说话。但只要她一出现,所有人的眼光都集中在她身上,她就是那样一个自带气场,自带光环的人。
中学毕业后,因为人为划定的身份界限,我到城里参加了工作,而她却永远留在了农村,在生产队参加劳动。我现在常为她惋惜,如果她接受了系统的音乐舞蹈知识,或者考入艺术学院,没准儿能成为一个歌唱家或舞蹈家,至少可以成为网红。但那时谁知道还有艺术这个职业。
现在的孩子们真幸福,各方面的知识都能涉猎到。只要有兴趣,有天赋,就不会被埋没掉。我把孩子们中学的课本都整整齐齐地保存在一个箱子里。没事的时候拿出来翻一翻,我性格内向,生性愚钝,但我还是喜欢学习,弥补少年的遗憾,也是为了消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