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主题:萃取知识晶体
片段来源:《跃迁》
R:
先来谈一个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概念-知识晶体。
一张银行卡,你存进去再多,如果不知道提取密码,就没法提现;知识也是一样。知识晶体就是知识的提取密码。大部分人学了很多,却因为不知道这个概念,没法提现,非常可惜。反过来说,有很多人学习上投入不大,只是特别擅长整理和结晶,也就是能从众多散乱的知识里拿出不错的产品。知识晶体是整个学习中最关键的一环。
我们都知道,石墨和钻石都由相同的碳原子组成,只不过钻石的碳原子之间形成了非常稳定的六面体晶体结构,这也是钻石是已知自然界最坚硬的物质的原因。钻石的硬度,来源于它的结构。
另一个例子是沙子和混凝土,散沙根本抓不住,一使劲儿就散了。但是混入了水泥和石块,这些东西之间形成结晶,散乱的沙子就能够建起高楼。
知识也是一样,知识量和知识点之间的架构非常重要。如果知识点之间能够形成稳定的架构,知识就形成一种“知识晶体”。知识从散装变成了晶体,就变得不容易磨损,强度很大,也容易整体提取。
I:
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知识晶体就像一幢房子,一幢房子必须有若干个支撑点,将各个支撑点连接在一起,一幢房子也就形成了居住所需的一个完整结构,这种结构而且很稳定。
造房子是有规律的,从支撑点开始。学习也是如此,先学知识点,然后由点到面。善于学习的人,有方法、有思路,将学到的知识点归纳总结,梳理出自己的知识体系。不善于学习的人,理不出头绪,找不出思路,杂乱无章。
记得和朋友闲聊时,朋友谈到自己的女儿,自豪感顿时油然而生。他说,我女儿读书的时候从来不用操心,小学、中学都是班级里优等生,只要开家长会,老师就表扬她,说她学习有方法,爱动脑筋。去年高三,人家的孩子都在忙着复习,冲刺高考。她却照样参加学校各种活动。特别到高考前一个星期,她居然要求我们带她去周边城市旅游。在考试前一天她和我们说,我一个人去就行了,你们不要在校门口等我。录取通知书寄来时,被复旦大学录取了。
唉,她就是读书的命!朋友这样感慨道。
朋友的女儿是在学习中找到了方法,将学到的知识点先存储起来,累积到一定的量,然后将点与点之间进行连接,形成稳固的知识框架。在考试的时候,调取显得轻而易举了。
如果把一幢房子比作知识晶体,那么房子里的人是提取知识密码的人。
如果想搭建自己的知识架构,不妨从下面三个步骤尝试一下:
How:
1、存储 :在学习过程中,凡是对自己有帮助的知识点都存储起来,以备取用。通过记笔记、摘录和写便签等方法,存储在大脑中。
2、整理:知识点掌握多了,看上去有些散乱,需要整理。就像洗好的衣服一样,整理好归类存储。知识点也是如此,归类别整理,自成体系。
3、调取。 调取就是输出。输出的效果就看大脑中存储的知识晶体有多少?知识晶体越是多,架构稳定,你输出的质量就高,张口就来。反之,你只能张嘴就忘。
Where:
构建知识晶体适用于想要学习成长的人,也适用于学生。
A1:
一次分享会结束后,我的引路人何老师对我说,“泡菜,下周你来分享一次如何?你营养知识学了不少。”
“好啊,我就分享一次。”我当时觉得没有什么难的,无非是准备演讲稿和PPT。我很有信心地答应了何老师。
回家后就开始准备起来,在准备过程中,问题来了。没有资料!尽管其他伙伴在分享的时候,我也认真听,但是没有做笔记。大脑里只有一些残留的记忆。于是找伙伴帮忙,请他们提供笔记。在小伙伴的支持下,给了我很多资料。
于是,我把伙伴们的笔记拼写成演讲稿。做的PPT是纯文字版的。没有图文并茂的感觉。
在分享的时候,听课的伙伴有的窃窃私语;有的看起了手机,有的低头瞌睡;有的给与面子,装作在听课。一场分享会死气沉沉。至此,很长时间不愿意参与分享。
反思:有句老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然而我偏不信这个邪,自以为有方法,大脑记下关键词就行。然而关键词也需要记录下来,到时候可以随时调用。知识点是需要存储起来的,通过点与点的连接,形成多个面,然后进行梳理,通过输出,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A2:
在辅导自己孩子小学作文学习上有些心得,但是在辅导过程中,没有框架,导致孩子和我都累。
目标:利用2周时间(12月13日到26日),整理出简易版小学阶段作文辅导基本要素。
1、用7天左右时间根据以往经验结合一些资料,摘录在笔记本上。前4天网上找资料,记录在笔记本上。后3天把以往的经验书写在笔记本上。
2、用7天的时间,根据笔记本上记录,整理作文辅导基本要素。在此过程中,边写边改,再边找资料。
3、编写成文,用于今后辅导孩子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