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九侯论20006

三部九侯论

下部天,足厥阴也;下部地,足少阴也;下部人,足太阴也。故下部之天以候肝,地以候肾,人以候脾胃之气。


一、下部脉“天、地、人”的具体位置

下部天(足厥阴脉):定位在足背内侧,具体是内踝尖上约2寸(约两横指)处,触摸足厥阴肝经的“太冲穴”附近动脉,此处是肝经气血在足部的重要输注点。

下部地(足少阴脉):定位在内踝后方,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即足少阴肾经的“太溪穴”附近动脉,是肾脏气血在足部的关键反映点。

下部人(足太阴脉):定位在内踝尖上约3寸(约四横指),胫骨内侧缘后方,即足太阴脾经的“三阴交穴”附近动脉,是脾经气血运行的重要监测点,因脾与胃相表里,故可同时反映胃的功能。

二、“天、地、人”对应肝、肾、脾胃的逻辑

天→肝:“天”对应自然界的“气”,肝主疏泄,能调节全身气机运行,与“天”的“气性”相通;且足厥阴肝经循行于足背内侧,其脉气直接反映肝脏功能,故“下部天”候肝。

地→肾:“地”对应自然界的“精、水”,肾主藏精、主水液代谢,是人体精气和水液的根本,与“地”的“藏纳、滋养”特性契合;足少阴肾经循行于内踝后方,脉气直接关联肾脏精气,故“下部地”候肾。

人→脾胃:“人”对应自然界的“运化、生化”,脾胃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负责将食物转化为营养,滋养全身,与“人”的“生生不息”需求匹配;足太阴脾经循行于内踝上侧,脾与胃功能相辅相成,故“下部人”可同时候脾胃之气。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三部九侯论篇原文和白话文翻译: 【原文】黄帝问曰:余闻九针于夫子,众多博大,不可胜数。余愿闻要道,以属子孙,传之后...
    流年化蝶阅读 3,532评论 0 4
  • 【原文】黄帝问曰:余闻九针于夫子,众多博大,不可胜数。余愿闻要道,以属子孙,传之后世,着之骨髓,藏之肝肺,歃血而受...
    荆建梅阅读 2,953评论 0 1
  • 帝曰:何谓三部? 岐伯曰:有下部,有中部,有上部,部各有三候,三候者,有天有地有人也,必指而导之,乃以为真。上部天...
    由豫94阅读 4,294评论 0 2
  • 黄帝问曰:余闻九针于夫子,众多博大,不可胜数。 黄帝问道:我听您讲了九针道理后,觉得多而广博,难以尽述。 余愿闻要...
    己涵阅读 3,480评论 0 1
  • 【原文】 黄帝问曰:余闻九针于夫子,众多博大,不可胜数。余愿闻要道,以属子孙,传之后世,著之骨髓,藏之肝肺,歃血而...
    天格团阅读 3,192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