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驾照拿证后,开车的必要性忽然就不存在了,仿佛学车的目的不是为了开车,而是为了拿证。
当然,主要原因是放假了,不用奔波去单位了,享受假期里的足不出户,哪里还能过开车的瘾?
当时练车时,走过白天路,夜路,清晨路;走过国道,省道,乡村道;走过沉寂无人的工业园区,喧嚷繁华的学校区域;有过拐弯时太小,以至于不小心占用了非机动车道,也有过拐弯太大,差点压住了双黄线……
那种小心谨慎却屡屡险象环生的当初,还恍若昨日。
在无数次练习之后,毛病渐减,后来熟练到对大多数状况都无所畏惧,终于感觉到开车是一项技能,再对机械不感兴趣的人也可以通过训练掌握它。
心态的平和,来自技术的支撑,而技术的熟练,则来自于一遍一遍的练习。
记得最初的大恐惧,来自于科三刚刚练习时。
每次加大油门,看到左右的车风驰电掣的超越,总是嘴里不自觉得“嘘哈,嘘哈”,教练半开玩笑的说,“你是不是牙疼?”
学车期间,我的确牙疼,但路上的“嘘哈”,却是担心害怕,直到一周之后,才渐渐能按教练所说,按自己的车道慢慢开,别人嫌慢,由他超去。
各行其道的心安理得,使教练车成为当时练车道上的王者,社会车辆都躲着走。
所幸,我们练习的道路上社会车辆多,行车难度大,在这种情况下锻炼出来的车手,等考试全路几乎没有社会车辆时,再加上练了很久的胆量和技术,所以科三考试水到渠成的成功了,甚至比练习时还要完美,尤其是最后30公分靠边停车,堪称完美。
教官没有出难题,是好运眷顾了我!
后来的科四练习了三天,最后考试题比练习题还要简单。
如此顺利考下驾照,却恰逢没有了开车的必要,心里一下子空了。虽然开车没瘾,但练车时的“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摸车已成习惯,可,不能没事遛车玩呀?汽油也是价格不菲呀?
狠狠心,无需再练。我是真刀真枪练出来的高手,短时间内,不会生疏到不敢开的。
下雪后,开车的机会因天气而到来。之前多次被要求开单位的人防坡时,总担心会半路溜下车来,这次专门为上坡而来。
上班时下过无数次坡,但上坡从未有过一次。
因自动挡考试没有“坡起”,所以躲开了“坡”,便觉得“坡”是个难题。
科二模拟时,教练曾让我们上过坡,教练在身边,且他脚底下有刹车,耳旁有教导,即使害怕,也硬着头皮上。记得,也单独上过一次坡,但一定是在志气最高昂的时候。
后来练科三时,也多次被鼓励开车上人防坡,但每次都胆怯万分,心想:拿证之后再上吧。
如今,已经拿证,这坡必上一次。于是,在心理上先立了目标,必成功上坡,且老司机就在身旁,所以心中很是淡定。
“加油门”,听从老司机教导。
其实不用加很大油门,车就爬到半坡以上,“这样就行”。
到坡顶时,松油门,打方向,成功上坡。
以前以为难以超越的大坡,好像并不是很难呀!以前认为翻山般的困难,任谁说也不肯上,不敢上,如今成功上一次,才觉得并不难。
其实,翻过自己心中的那座山,最重要!
随后,我独自开车回家,停车,一切顺理成章,如老司机在身旁押车一样。
你敢独自开车回老家吗?
敢。
敢开车去市里吧?
敢。
就是慢点呗,按交通规则慢慢开,如果有看不过的,可以超车呀,不上高速,一直在下面跑,大家各行其道,慢点儿,没错误。
学完了车,看完了牙,仿佛又没了要做的事儿。就像老友说的:学完了车,下一步再找个事儿干。
找个什么事儿呢?
刚刚在一个公司门口尴尬的停车,为了尽快正确离开,又进去掉头,恰巧路不平,掉头时怠速无法撼动那个可恶的坎儿,又不敢加大油门,后面有一辆车再等,真是万分焦急,又无人依靠,不得不尝试打方向靠边,听到冬青被莎啦啦碰到的声音,终于给人家让出了空儿,等到再次在大门口停下时,打着四角灯,厚着脸皮停车。直到左侧又停了一辆车,外面又有一辆车进来,逼迫着必须右拐进入车流,掉头,以进入正确道路,再等。这次等生生把非机动车的位置挡住,新手停车,奇葩到自己都感觉不行,没办法,台上的车位停不了,只能勉强这样。节前傍晚,特别不适合新手上路,尤其是停车,掉头等。此处省略一万个开车麻烦……
最快最方便的还是自行车,不怕交警查头盔,不怕摄像头,从来不怕停车、掉头,几乎可以为所欲为,路上更是无所不能,再拥堵的路段,也能蜿蜒而行,游刃有余。
看来,手头的事儿,就是练习好路上的真正行车,这些不可控的路况,绝非考试那样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