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想起老家的外公,眼前总会浮现出一片曾经生机勃勃的 “永恒” 菜地。那是他的乐园。
记得小学二、三年级时,我总爱跟着外公去菜地。小小的我拽着外公的衣角,蹦蹦跳跳地跟在后面,手指不停戳向土里冒出的嫩芽:“外公,这是什么菜呀?” 外公总是弯下腰,粗糙的手指轻轻拂过菜苗,耐心回答:“这是上海青,水灵着呢。那是胡萝卜,多吃点,对你的眼睛好!”
有时,我耐不住性子,会偷偷溜到菜地旁的小水沟边玩。有一次,脚下的泥一滑,我 “扑通” 一声栽进了旁边的小池塘。池塘水不深,一眼能望到底,我慌乱地扑腾了几下,就稳稳站在了水里,浑身的衣服却早已湿透。外公听见声响,立刻从菜畦间跑了过来,脸上的笑容还没褪去,眼里却添了几分慌张。他一把抓住我的手,将我拉上岸,拍了拍我身上的泥,又气又笑:“这么贪玩,都快把外公吓死了。跟紧我,回家换衣服。” 我低着头拧着衣角的水,小声问:“那外公你不收菜了吗?” 外公蹲下来,用袖子擦了擦我脸上的水珠,满是皱纹的脸笑得温柔:“菜哪有你重要呦!”
到了五、六年级,我已经能帮外公搭把手了。还是那片菜地,我跟着外公一起拔草。绿油油的空心菜、红彤彤的西红柿、紫莹莹的茄子…… 各式各样的蔬菜摆满了小小的田埂。外公随手挑了几把最鲜嫩的,放进塑料袋里:“张奶奶年纪大了,买菜不方便,给她送点去。” 装菜的间隙,他又笑着对我说:“傅伯伯以前常给咱们送菜,今天正好,也让他瞧瞧我的‘杰作’。” 不一会儿,菜地里的蔬菜少了大半,身旁却堆起了一个个鼓鼓囊囊、五颜六色的塑料袋。最后,外公把一小捆水灵的青菜装进布袋里,塞到我手里:“这点给你留着,多吃蔬菜,保你健健康康的。”
如今我已经上初一了,再次回到老地方,那片熟悉的菜地却不见了 —— 眼前是一所崭新的厂房。一年前,那方菜地被夷为平地,变成了现在的模样。
外公缓缓走过来,粗糙的手掌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他望着空荡荡的旧址,沉默了几秒,又指着不远处对我说:“那边好像有块空地,我想去看看,说不定又能种上菜了。”
原来外公的乐园从不是某一块固定的土地,而是藏在泥土里的牵挂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