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房

我的书房 


       还是刚刚念初中那阵吧,读的书也就是寥寥几册课本和少得可怜的一些课外书,但总是喜欢读。突然有一天读了《秋声赋》的第一句:“欧阳子方夜读书”,就立刻幻想什么时候,有这样一境:瓦屋纸窗,灯粲茗碗,室外有竹有棕榈,坐在小桌边读《红楼梦》,都惬意啊(当时就觉得《红楼梦》最好看)。一般人想象不出来我家当时的窘境:一家人挤在一间几平米的小屋里,我们家那间老屋楼梯有盖,放下来可锁住楼梯,家里没人时就锁上这个,而楼下白天总是敞着户门的。我和弟弟就睡在用楼梯盖上,每晚一铺的所谓床上。每天清晨,妈妈早起唤醒我们收了铺盖,不然她没法下楼做饭给我们上学吃。当时的大姐知青返乡后一直在县城里工作,二姐寄宿学校。一到星期天回家,就挤着为睡觉发愁。好在父亲于一个山村教书,星期天也不常回来。或者是大姐二姐轮流替换着回家。逢年过节都是争着打地铺的。

       到后来又见“红袖添香夜读书”之句,虽觉得那样读书是很有情调的,但总也不能改变我当初就定下的那种空想。当时在故乡小屋中,隔窗望着邻家的小竹园,常和老爸一起言其志愿,就是欲得一清闲幽寂小书房,把爸爸放在床底下的书都摆出来,一本本夜读。只可惜父亲当时不得志,虽性高于天,却身遭下放,蜗居穷乡僻壤,有一书可教,已是十分幸哉。望着人家的小楼和小园,我所云的理想书室仅留其想象于我胸中而已……

       屈指算来,工作后十几年了。前几年一直靠单位解决宿舍或租私家房,寄人篱下,东奔西走,一年三徙,更何奢谈书房梦想,只能在昼梦和夜梦中憧憬着夜读和那样的书室。然而当时还能故守其志,有几个小钱了,大都添买了几册书,两个竹书架放不下了,书就学父亲那样装在纸箱里塞进床底下了。于1993年结婚前终购得一间三室一厅的套间,由于设计有问题,厅很小只能用来当作各间的通道走路用,一间卧室,一间会客室,尚有一间,我当时跃跃欲试,想用来做书房,以实现小时候的梦想。不料一开口,却遭了当时准妻子的奚落和坚决反对:“你又不是什么读书人,有几本破书装装门面,放在书橱里显摆着就可以了,还要什么书房,充什么雅儒骚客啊。再说那间要是做了书房,你父母或我父母来,还打地铺不成啊?再说要是有了孩子,你说怎么办?”一席话,吓得我怕落个不孝之名,忍声吞气同意做了客卧了。

       结婚时妻子还算识相,也同意添个大大的书橱子给我,放在会客室里给我装了门面,满足了我的虚荣心。然后又在客卧里弄了书桌台灯之类,给我夜读用。没有老人来家时,晚上我就这样一会跑会客室取书,一会再跑回客卧里看书。我看书一向囫囵吞枣,东翻西刨,这本翻翻那本瞅瞅。一个晚上跑来跑去的换书读,常弄得看书心境全失,为此对妻子颇有啧言,再说老人们也只是偶尔来客串一下。只是我的一个完整的书房梦总归泡了汤……

       但我在那个套房里既客卧又书房的两不像的房里呆了七年,也毕竟读了一点书,实现了我的人生中一些可怜兮兮的梦想或者说是燕雀之志,在那里铸就了我现在比较安逸懒散也是我喜欢的生活方式。我是个知足常乐的人,因此我现在时常怀念起那段时光。

       前年(2001年),我和妻子结婚八年后,像抗战最终胜利一样,我们终于实现了我们俩的一大追求:我们自己造了一间房。共五层半,每层两间,论间数竟有十一间了。房子座落在当地目前还算好的一个小区里,朝南坐北,靠东一侧竟然有一片小竹林,房前屋后都有绿化,栽了一些小榕树和棕榈,基本实现了“室外有竹有棕榈”的愿望。全家三口,各自都有了自己最得意的房间,还给两家父母都留好了房间。一切笃定之后,我在装修前和妻子讨价还价:我辛苦小半辈子了,我要弄一个我们家装修造价最贵的书房。妻子同意了。她说:嘿嘿,当时不搞书房,你看我时眼珠子总是白多黑少。现在随你吧,也算了了你一生的梦想吧。于是,我挑了第三层对着我们主卧的一间,自己设计。其他房间的装修我一概不管不问,唯独为书房我铁鞋踏破,呕心沥血,辛辛苦苦折腾了好几个月,总算大功告成。我把房间三面环墙连着一起全做了书橱,一面靠门的墙,挂了我心爱的字画。书柜高二米二,顶着天花板,分三大块,上面最高的放我从不示人或借阅的一些珍贵书籍和工艺品,用木门关好,可以上锁;中间一层有四格,放着我经常翻阅的书,用镶着漂亮精致线条的玻璃小门关着;和书桌齐高的下层,全是我多年累积的报刊杂志(如早停刊的《世界经济导报》,我集得齐全)。为了取书方便,我还特意配了一个有趣的移动人字小梯子。所有书柜的里层外层夹层一律用进口的胡桃木装饰板贴面。装修时妻看着,心痛钱了,商量着问我:“书柜里面那些夹层就用仿胡桃木的装饰板替代吧?”我坚决不依,我行我素。结果预算一万,决算后是二万出头了(2002年的价格,单指书柜子和书桌子,不包括门窗、空调、地板和卫浴等)。怕遭老婆吼,我做了手脚,偷偷把账摊到别的房间的装修上了。

       一切安顿下来,我搬入新宅的头几个晚上,竟痴痴地在书房里坐了半夜,什么书也没看。梦想毕竟实现了,我深深陶醉其中。父辈穷其一生也没有达到的梦想,在我手里实现了。老父亲来我这里小住时,不看我给他留的房间,却对我的书房一边不住颔首一边说:太豪华了,太豪华了。

       然而,今天,当我再一次坐怀其中时,心中突然涌起一种莫名的怅如所失的感觉。我蓦然觉得我失却了儿时梦想的那种甜蜜温馨感。仔细想来:我这两年虽拥有我平生最好的书房,我却又何尝看了几本书呢?化了那么多钱,坐拥我漂亮精致的书室,虽气派和阔绰了,虚荣心满足了,但我又何时再有了少时读《红楼梦》时的那种如痴如醉?何时再有了读《百年孤独》时带动的震撼感受?又如何来寻回一个曾经完美无缺的读书心境和人生归宿感呢?

       夜深人静,我慢慢顿悟的是:我少时追求的那种夜读的心境和梦想,实则是追求一种平淡柔和的人生,书室只是一个寄托品。这个理想不能说不美,而我几年来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心态,虽一直没有忘却这一梦想,但毕竟已经悄悄地改变了。虽说外在的形式没有改变,但实质早已改变。确确实实,这两年里,工作也不疲于奔命了,生活也安顿得很好了,我也有了最理想的读书环境——心爱的书房了。可就是这两年,偏偏也是我平生除蒙盹未开化之外书读得最少的两年。多少个夜晚,虽栖身书斋一隅,竟就是一台笔记本,一根网线,占据了我的全部。靡靡之音中,烟雾缭绕里,上网聊天,看帖掐架,搔首弄姿,活生生地贪图着安逸。身侧身后的书柜在我频频敲击键盘声中悄然隐退得很远很远了……

        是的,没有一颗平和心,就是清净之乡,神仙之境,也不是能读书的。这不由得让想起有人不愿意读书的理由: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去冬来真迅速,一年容易又春天。我在想:这个人应该就是我吧?

                                                                                          (2004年冬夜写于书房中)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