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房静心斋》(散文·蒋录基)

          在悠悠岁月长河中,我对书籍的热爱,恰似那永不干涸的溪流,源远流长。自幼,我便沉醉于书的世界,无论是阳光洒满窗棂的清晨,还是月色如水的夜晚,总有一本书相伴身旁。随着年龄渐长,这份热爱愈发深沉,不仅爱读书,更热衷于购书、藏书,仿佛每一本心仪之书,都是我生命中的珍贵宝藏。

          回想往昔,个人藏书最丰之时,那场面可谓蔚为壮观。大大小小、薄厚各异、形形色色的书籍,将近两万册,整齐排列,似千军万马,等待着我的检阅。从古老的华夏经典,到西方的文学巨著,从历史的兴衰变迁,到哲学的深邃思考,从政治的风云变幻,到经济的微妙逻辑,再到宗教的神秘深邃、社会的万象百态以及文学的绮丽梦幻,世间知识的精华,几乎尽在其中。

          每得一本好书,于我而言都是莫大的喜悦。为了将这些珍宝收入囊中,我常常省吃俭用,哪怕生活简朴,也绝不吝啬对书籍的投资。有时遇到心仪的丛书,一套十几册甚至几十册,我会毫不犹豫地将它们全部买下,那种满足感,如同拥有了全世界。

          然而,随着藏书数量的与日俱增,问题也接踵而至。家中的空间逐渐被书籍填满,它们开始与人“争夺”生存空间。客厅的角落、卧室的床边、甚至厨房的橱柜,都摆满了书籍。书多的已经开始影响日常生活,可我却浑然不觉,依旧沉浸在书籍的世界里。

          也正因为如此,与家人的争执在所难免。他们抱怨房间杂乱无章,而我却视这些书为无价之宝,不肯舍弃任何一本。在这场“书与生活空间”的较量中,我始终坚守阵地,乐此不疲。看着家中堆积如山的书籍,我心中不禁涌起一个奢念:要是能拥有一间专门的书房,那该是多么幸福的事啊!

          终于,在人到四十,步入不惑之年时,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自身工资收入的稳步增长,我迎来了人生中的一个重要契机——单位福利分房。那是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拿到钥匙的那一刻,我心中激动不已,脑海中第一个念头便是:终于可以拥有自己的书房了!

          我精心挑选了其中一间12平方米的房间,将它打造成了梦寐以求的书房。装修设计时,我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力求每一个细节都能完美呈现。书架被设计成顶天立地的样式,上接吊顶,下连地板,仿佛要将知识的天空与大地紧紧相连。书房的四面墙,全部被书架和书柜占据,它们就像忠诚的卫士,守护着满室的书籍。

          书房地面中间,摆放着一张宽大的书桌,桌面光滑如镜,泛着淡淡的光泽。书墨纸砚整齐地排列在桌面上,散发着淡淡的墨香,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文化传承。一切布置妥当后,我给这个心爱的书房取了一个雅致的名字——静心斋。意即在此读书,需心静如水,方能宁静致远,探寻知识的无尽奥秘。

          搬新家的第一件事,便是搬书。我小心翼翼地将原来旧房里的所有书籍,一本本、一摞摞地归整到静心斋的书架上。每一本书都承载着一段回忆,或是一个难忘的午后,或是一个静谧的夜晚,我沉浸在书的世界里,忘却了一切烦恼。

          书籍全部归位后,我开始了繁琐而又充满乐趣的分类整理工作。我将书籍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划分,历史、文学、哲学、科学……每一类都贴上了精心制作的检索标签,以便日后能够快速索引取阅。为了表达对书的热爱与珍视,我特地来到刻章的门市部,给自己刻制了一枚椭圆形的红色橡胶藏书章。

          印章上,“静心斋录基字锋藏书”九个仿宋字,笔锋刚劲有力,清晰醒目。章子的中间,刻着一个小小的五角星,五角星的两边,各有一段线条,恰似心灵放飞的翅膀,寓意着书籍将带我翱翔于知识的天空。我手持印章,蘸上蓝色印泥,在每一本藏书的扉页上,郑重地盖上属于我的印记。看着那一枚枚蓝色的印章,如同夜空中闪烁的星辰,点缀在书籍的海洋里,心中满是欢喜与满足。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儿子渐渐长大,步入了中学时代。当他开始接触中外文学名著典籍时,惊喜地发现,那些他正计划购买的书籍,在自家的静心斋里应有尽有。他兴奋地在书房里穿梭,一本本翻阅着那些珍贵的书籍,仿佛置身于一座知识的宝库。

          从《三国演义》的金戈铁马,到《红楼梦》的儿女情长;从《巴黎圣母院》的凄美爱情,到《战争与和平》的宏大叙事,儿子在书的世界里尽情遨游。为此,儿子对我这个父亲的赞赏之情溢于言表,他常常夸赞我读书、买书和藏书的习惯,让他受益匪浅。在他眼中,静心斋不仅是一个书房,更是一座知识的灯塔,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

          随着时间的推移,静心斋的名声渐渐在亲朋好友间传开。许多人慕名而来,参观我的书房,翻阅那些琳琅满目的藏书。每一位访客,都对静心斋的丰富藏书赞不绝口,他们沉浸在书的海洋里,感受着知识的魅力。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

          越来越多的亲友提出要借阅书房里的藏书,出于对朋友的信任和对分享知识的热爱,我总是慷慨应允。可是,渐渐地,那些我心爱的藏书被“借”走之后,就如同石沉大海,再也没有归还回来。其中有些书,是我费尽心思,从古旧书店、隍庙书画市场和各种书市中,历经无数次寻觅,才得以淘到的珍宝。它们的离去,让我心疼不已,仿佛失去了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

          记得有一次,一位朋友借走了一本我珍藏多年的古籍,那是我在一个偏僻的古旧书店里偶然发现的。为了得到它,我不惜花费时间,与店主软磨硬泡了许久才买得的。然而,这本书借出去后,便没了音讯。我多次委婉地向朋友提及,却始终没有得到回应。那一段时间,我心中满是失落与无奈。

          无奈之下,我在书房里贴上了一幅大大的条幅,上面用打印机印着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一句名言:“千万不要把你的书籍借给别人,因为我书架上的书全是借来的!”同时,我又在静心斋中摆放了一本精致的笔记本,当作借书登记管理册来用。笔记本上,详细设计了借书人姓名、时间、书名等信息栏目。

          这两项措施实施后,效果立竿见影。静心斋中的藏书,很少再有人开口要借了。即使偶尔有朋友提出借阅请求,看到我认真登记的样子,也会自觉遵守约定,按时将书归还。通过这些方法,我成功地守护住了我的藏书,让它们能够继续在静心斋中,散发着知识的光芒。

          日子一天天过去,静心斋的藏书依旧在不断增加。书架上摆满了书,地板上也堆满了书,它们开始向书房之外的客厅弥漫渗透。然而,这不再是一种困扰,反而让家中充满了浓浓的书香气息,仿佛每一寸空气里,都弥漫着知识的芬芳。

          在这个充满书香的环境里,儿子茁壮成长。他不仅养成了认真读书学习的好习惯,还学会了做笔记、写心得。那些陪伴他成长的书籍,如同无声的导师,给予他智慧和力量。这种精神和习惯,对他后来的学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中学到大学,从国内读研到国外留学读博,儿子在知识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静心斋的熏陶和滋养。

          然而,人生总是充满了变数。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我不得不出售这套承载着无数回忆的房子。当决定做出的那一刻,我的心中五味杂陈。那间精心设计打造的静心斋书房,那些陪伴我度过无数美好时光,都将随着房子的出售,成为别人的宝藏。

          搬家的那一天,我在静心斋里久久徘徊,抚摸着每一个书架,每一本书籍,心中满是不舍。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留存着我的回忆,那些为了一本好书而废寝忘食的日子,那些与书为伴、忘却尘世烦恼的时光,仿佛就在昨天。

          如今,众多的书籍又散落在不同的地方。大部分被搬回了原来的小户型住宅里,狭小的空间里,书籍再次堆积如山。还有一部分,临时存储在亲戚家。每当夜深人静时,我总会想起那个曾经的静心斋,想起那些温馨的故事,心中满是怀念。

          但我心中始终怀揣着一个梦想:等到自己经济条件允许的时候,等我有能力了,一定要再购置一套面积大点的房子,重新设计布置一个大大的书房。书房的名字,依旧叫做——静心斋。因为,静心斋早已不是一个简单的书房名称,它是我心灵的港湾,是我灵魂的栖息地。它承载着我对知识的热爱,对生活的追求,已经深深地融入了我的血液里,流淌在我的生命中,将伴随我一生,直到永远永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图/文: 大地倚在河畔 ■ 我的书房就是我的镜像。 每当想到我的书房,总有一种愉悦感,同时又有一种烦躁焦虑感。而且...
    大地倚在河畔阅读 4,741评论 15 9
  • 前段时间在苏州书展上看到古吴轩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我在书房等你》,没有看标价,没有细细翻阅里面的文字,我在书房等你...
    陆学峰阅读 3,897评论 10 17
  • 小时候特别羡慕藏书的人家,一个村子里有书的人家太少,特别是对藏有四大名著的人家充满了好奇,那时全村不多的...
    一路修行做老师阅读 3,749评论 0 3
  • 上海这个城市,是城市,是经济发展的代表,是东方之珠,是无数人的购物天堂,是whatever ,但对于我,我说上海是...
    影掠浮光阅读 1,729评论 1 5
  • 最近常有朋友留言或电话说来参观我的书房。 在一个四口之家,三室两厅的蜗居,弄一个专门的书房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一...
    风清月白阅读 1,495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