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用进废退
读《给教师的建议之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有感
沂源县南鲁山镇中心小学 张涛
在《既是目的也是手段》一文中苏霍姆林斯基说:知识——这就意味着能够运用,只有当知识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占据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时,才能成为知识。把“储备”的“货物”正确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货物”才能变成知识。“货物”如果不能进行正确运用,“货物”就不能冠名以知识。陶行知先生在《读书与用书》一文中说:“书只是一种工具,和锯子、锄头一样,都是给人用的。我们与其说‘读书’,不如说‘用书’。书里有真知识和假知识。读它一辈子不能分辨它的真假;可是用它一下,书的本来面目就显了出来,真的便用得出去,假的便用不出去。”这两段话,一段说的是知识,一段说的是读书,看似不一样,其实两者是有关联的,表达的都是“学以致用”的问题。
当遇到学到的知识需要运用的时候,知识会不会如愿的从你的脑海里蹦出来?这是一个看似简单的事情,能够做到便是学以致用的典范,做不到就会成为“读死书”的“书呆子”。
怎样把知识得以提取和运用呢?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这段话中着重讲了讲述了知识的运用是对知识的思考和运用知识的“创造”。
这使我想到了“用进废退”原则。“用进废退”是指生物体的器官经常使用就会变得发达,而不经常使用就会逐渐退化。这个观点最早是由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提出,他在《动物的哲学》中阐述的。知识是储存在大脑当中的,知识就像大脑,越是勤思考勤运用,便越灵活;而越是懒惰不运用,知识便会像生锈的链条,难以正常运转。
学习新知的过程是知识运用的过程。作为教育者,要善于捕捉让学生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的关键点。现在所使用的教材都是根据总分、主次、并列、递进的逻辑关系呈现的,稍加注意就能有运用旧知学习新知的“知识运用”过程。我们要善于思考,充分挖掘教材中这些“知识运用”的关键点,才能让知识不断在运用中增长,达到“用进”的目的。
同时还要注重挖掘在生活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和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的教学实践就是知识“学以致用”的最好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