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指出,我们可以通过很多不同的方式展示创造力,具体表现为以下十种思维习惯,分别是:
1.充满想象力的玩耍:
事例:日本著名游戏设计师宫本茂,在童年玩耍经历的启发下,开发出了火遍全球的《超级马里奥》,把很多童年经历转化成游戏场景。
玩耍对创造力的刺激作用,同样适用于成年人,当你开心玩起来,以玩得态度对待工作,压力没有了,思维也不会枯竭,反倒能提出更多新想法。
2.热爱:
事例:英国大提琴家杰奎琳·杜普蕾,4岁时听到大提琴的声音,自此沉醉,这种对大提琴的热爱终其一生,帮助她不断萌发音乐灵感,成了英国一代大提琴传奇。
热爱最了不起的地方是它没有有效日期。不管是在生命初期,还是晚期,只要热爱被唤起,它就能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让我们充满活力。难怪乔布斯说:“热爱是完成事业的唯一途径。”
3.白日梦:
事例:美国著名作家“侦探小说之父”爱伦·坡,他很多情节离奇的小说和诗歌,灵感就来自于他的梦境。
有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走神绝不是不动脑子,也不是浪费时间。著名心理学家辛格就发现,很多人是快乐的白日梦者,很享受自己的想象和幻想。在这种状态下,头脑看起来无所事事,其实是处于不自知的酝酿阶段。这种酝酿能够改善创造性思维。
4.独处:
事例:法国作家普鲁斯特,他的名著《追忆似水年华》,就是在巴黎闹市中心,闭门写出来的。
独处能够带来更多创造力,也已经得到了科学的验证。独处时的大脑运转与待在外部世界时是不同的。你过分注意外部环境,想象力就下降了。独处能释放头脑中最大的潜能。
5.直觉:
事例:德国化学家霍夫曼,在合成药物过程中合成出一种未知化合物,他凭直觉认定这种物质有特殊用途,后来深入研究,从中发现了迷幻剂。
在潜意识中存在着一个双重加工理论。这种理论是指我们拥有一种快速而自动的思维,还有一种受到控制审慎的思维。说白了,就是一种是有意识思维,另一种是无意识思维。这两种思维往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这个过程中,一些美妙的创意就产生了。所谓顿悟,就是这种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结果。顿悟是可遇不可求的,但直觉往往能带我们接近顿悟。
6.对体验的开放性:
事例:美国“垮掉的一代”代表作家凯鲁亚克,抛弃了传统的文学观念,以全新的方式看待世界,写成代表作《在路上》。
对体验的开放性。就是以开放的心态,寻找全新的体验。对于各行各业的创新者来说,新体验能够提供素材。这些素材可以被用在他们的创意上。这种追求新体验,能够驱使人们探索内在和外在世界。无论去陌生的地方旅行,还是与不同观点、阅历的人交流,都能丰富你的新体验。
7.正念:
事例:2007年,一票难求的美国音乐家贝尔穿便装当街演奏小提琴,1000个路人中只有7人注意到他并停下来欣赏。
正念是一个佛教用语,指有意识地觉察。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匆匆地掠过周边的世界,遗漏下很多美好的东西。关注当下的行为,被哈佛心理学家兰格描述为正念。正念也是一种积极主动关注新事物的方法,正念能让我们处于心流状态和善于观察,有利于产生创造性灵感,找到更有效的问题解决办法。
8.敏感:
事例:敏感而害羞的人,往往具备创造力,迈克尔·杰克逊是一个典型,他刚出道时录制MV要求关灯,唱歌时躲到沙发后面。
敏感的人能够发现常人往往忽视的小事,在其他人认为随机的事件中发现规律。研究者发现,高度敏感者往往具有三个基本因素,容易激动、低感觉阈值、审美敏感。“敏感”,是本书列举的10件事中,唯一一个主要取决于先天的,很难通过后天努力来获得。
9.把逆境变成力量:
事例:梵高的名画《星空》,就是他在精神病院中创作出来的,心理疾病的折磨激发了他狂热的创作灵感。
苦难有的时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三百多项科学研究表明,70%以上的创伤幸存者称自己获得了积极的心理成长。“杀不死我们的,会让我们变得更强大”,同时,也更有创造力。
10.以不同的方式思考。
事例:苹果公司,他们独树一帜的设计理念,很多就来自于对传统与权威的颠覆。
反传统不走寻常路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是非常难的。因为一般而言,世界不喜欢创新。创新是一种反叛。创新者会为之付出巨大的代价,除了孤独失败,还会遭受到嘲笑与排斥。因为大多数人都是从众的。但真正独立的人不仅能够抵抗被排斥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他们会有更强烈的动机,想要保持与众不同。这种动机能够提升创造性思维。
这些思维习惯为我们拥有更多创造力提供了规则。遵照这个规则,我们能发掘大脑深处的创造力,成为创意十足的人。
金句:
1、富有想象力的玩耍,无论是探索物品、想法、情感,还是幻想,对各个学科的创造力都很重要,从科学技术到富有创意的写作、音乐和视觉艺术莫不如此。
2、富有创造力的思考者知道,无论父母和老师怎么说,白日梦都绝不是浪费时间。
3、独处的能力绝对不是消极人格特质或心理疾病的标志,而是情感成熟和健康的心理发展的标志。
4、创意过程通常是分析性加工与潜意识加工之间的微妙的共舞。
5、对体验的开放能够驱使人们探索内在和外在世界,在预测创造性成就方面,它是最有效、最一致的人格特质。
6、童年对个体一生中的敏感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在积极、支持的环境中,儿童对刺激的反应性和敏感性能够增加对知识的好奇心和由学习带来的兴奋,对老师会产生更积极的情感。但是当敏感性遇到消极的童年环境时,它会造成消极情绪、抑郁和行为压抑。
7、富有创造力的行为本身就是在为创造新模式、提出新问题、寻找新答案而突破传统和常规。富有创造力的人标新立异,采取不同的做事方式,接受失败的可能性,但正是这种冒险开启了创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