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深圳又降温了,现在是16度,前两天还是回南天,这就又降温,感觉坐了一次天气牌的过山车,一会热一会冷。外面还下着雨,说实话,这样的天气如无必须,真不想出门。
两天测一次核酸,得去测核酸了,顺便去市场买菜,喂饱冰箱的重任就落在了我身上,民以食为天,嫌弃吃饭麻烦,可是不吃还不行,所以生活中总是有些无奈,再正常不过了,没有烦恼,便体现不出快乐的弥足珍贵。
从小区出来,去往测核酸的位置,要经过一条60度下坡的柏油路,双向单车道,中间是用那种20厘米高的地桩隔开,这样来向和去向的车道就会显得井然有序。地桩什么时候装的,已经不记得了,之前时不时的都会堵车,因为明明是双向道,硬生生的开出了三车道,不堵才怪。
可是今天又堵了,还是两车道,只是一辆送快递的面包车刚好骑在了地桩的中间,面包车的底盘与地桩无缝对接,前面的轮胎被架空,动弹不得,纵使技术再高超,也无济于事,只能等待救援。司机在那儿焦急地打电话,不知道是在跟谁讲话,也许是保险公司,也许是快递公司,也许是等着收快递的客户。
很奇怪,这样的事故情况,遇到了好几次,有的是白天,有的是晚上,有的是面包车,有的是小轿车,光面包车就遇到了3次,没遇到的不知道还有没有,反正那最边上的一根地桩已经“骨折”了,面目全非,已然失去了地桩应该有的硬气。纳了闷,究竟是怎么了?这事故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也许是老司机,以为绕开了桩,只是轮胎不争气,非要体验一下飞车的感觉;也许是那个地桩不够高,车身显得相对高一些,视角上可能就会有一些盲区;也许是司机太忙,只顾接到电话,又或者只顾在找人或者找地方,东张西望忘了看地面;反正情况就是那么个情况,而且不是轻度“搁浅”,是整个车身的三分之二都爬在了可怜的地桩上,根本不管地桩的死活,虽然地桩抗议无效。
从“搁浅”的深度判断,注意力不集中的可能性大一些,如果只是一不小心,那也只是磕碰,或者部分车身骑在地桩上才是,不至于骑得那么认真。如果真的是这样,其实也不复杂,接打电话的就靠边停车接打电话后再走,找人找物就靠边停车再找,想事情的时候就靠边停停车想清楚再走,只是多了这么一个靠边停车的动作而已,竟然可以避免交通拥堵,自己也可以避免一件烦心事儿。后续总得修车,哪怕报保险,不用花钱,时间总得花,本来是赶时间,最后越赶越慢,早知道是这样的结果,如果有再来一次的机会,相信应该结果就不一样了。
当然,那一排地桩还在坚守,只是最边上的那个地桩运气不好,要经常与各种车辆发生不太友好的摩擦。也许再过段时间,那一排地桩会被换成高一点儿的桩子,这样可以降低事故的发生率,前提是相关部门得宽宏大量,以为是别人的错误而自己甘愿买单,也可能还是一如既往的那一排地桩在坚守,只是不知道下一个发生摩擦的是哪一辆车,仅此而已。
采完核酸,买完菜回来,那辆面包车已经去了该去的地方,留下那个倒霉的地桩,在雨中依然纹丝不动,表面被水珠覆盖,只是不知道有没有可能那些水珠是咸咸的。
好了,今天的成长365到此结束,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