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论

这几天,好多朋友问我同一个问题:你花时间精力去写这些文章有钱拿吗?

真是抱歉,没有报酬。

欲望不断膨胀的社会,人们对于金钱的渴望也愈发强烈。而我呢?毫无疑问,我当然也是想要报酬的。我真的太想要成功了,连个性签名都暴露了我的野心。

立竿见影真是令人羡慕的理想状态啊!可往往也是达不到的。

于是朋友就说:“那你写文章有什么用啊?浪费时间精力。” 我倒也能理解,毕竟像高考能上大学,考试过了拿证,为达成明确的目的而努力,比毫无方向的奋斗要有动力的多。可是,我很想大声地告诉他们,人生本来就有很多事情是徒劳无功的!

年轻,不是执念于某某明星的演唱会,潮流的衣服,或是刺激新鲜的游戏,而是改变自己。忘记是哪位名家说的了,姑且就当是我说的吧。

但不是所有的改变都像穿衣会暖,吃饭会饱一样快速有效的。而除了改变之外,还有等待。


图片发自简书App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这部电影带给我最深的感受,是柯景腾和沈佳宜之间的一段对话。大致内容如下。

柯景腾:“你为什么这么努力,我敢打赌,10年后我连log是什么都不知道。”

沈佳宜:“人生本来就是有很多事情是徒劳无功的啊。”

我读书的时候就是一个十分刻苦努力的人,可是我仍然没有在高考中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绩。那段时间真的是活在阴郁里面,如同癌症晚期一样对生活绝望。所有的努力付诸东流是怎样一种体验?无力改变却又要忍痛接受。回过头看看我的高中,我还是觉得很遗憾,很难过,但是我不后悔。

我欣赏三毛的纯真“就算不成功,也不至于空白。”

只有真正付出过却又失落过的人,才品味得出“有用”里这个“用”字。

我做了太多没用的事了,如今反倒不在乎它到底有多大作用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说来惭愧,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明白一个很浅显的道理:努力的结果不能完全用成绩或是金钱来衡量,而判断一件事情的价值不是有没有用而是有没有趣。

就拿写作来说吧,如果你非要用世俗的价值主义来评断的话,是不是意味着只有职业作家才有写作的必要和资格。显然有些绝对了。村上春树在他写第一本书之前,他也不知道自己会成为一名享誉世界的作家。而财富只是作品的副产物。我总会带着崇高的敬意看待文字工作者,因为相比较而言,他们更豁达,不仅仅来自于对文字的敬畏,更多的是那份淡泊宁静。

而像我这样的穷酸文人,从文字里找到的慰藉,却也是一帖治愈的良药。还是得说,文字是我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也仅仅只是一部分而已。我之所以取名叫一半书,是因为我愿意用我一半的精力去写作,而不愿意献上全部的热情。我还得留剩下一部分去生活,去旅行,去学习。

就好像读书这件事吧,大学生遍地开花,能找到好工作的寥寥无几。于是很多人就说读书没什么用,还不是一样打工。我只能说纵观古今中外,富豪的文化程度和思想深度真的还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那些个说读书没用的,是因为你的书读的还不够好。

 

图片发自简书App

所以啊,倒不如换个问题,把有没有用换成有没有趣。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01 最近有关“读书无用论”的讨论突然火热起来,和“我不知道的东西都没用”属于同一个性质,都是标准的反智主义,这无...
    智_先生阅读 1,968评论 10 44
  • 读书我们可以说是对固定学科的硬性拷贝以考试为检测标尺的一种不带个人意志的个人行为。学习呢就是对急迫想了解的内容进行...
    薛埠荟阅读 635评论 1 0
  • 现在在倡导全民读书,各种读书方法,好书推荐层出不穷,在此我新收录了一些读书“悖论”,大家共鉴。 1 书应该买着读,...
    然格格阅读 268评论 0 1
  • 沿着这条铁轨一直往前走,一直走。 在铁轨的某一处停下来,往右边看,是一片废墟。 这是一片被拆迁的地方。旧的已经没有...
    那只狐狸阅读 221评论 1 2
  • 一个国家的货币由这个国家的政府发行并在这个国家境内自由流通,出境后在他国市场流通需要换成他国货币(美元结算的国际...
    流年孤獨阅读 111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