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周监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评思】
先思:孔子提倡周礼,是因为周朝借鉴了历史的优良文化,继承了夏商的法统,而有着丰富的文化和盛大的德行。
怀瑾说:夏朝文化偏重忠实淳朴。商朝文化则在原有的传统上加入了很强的宗教观念。周朝文化注重人文精神,且集上古之大成。郁郁,格外丰茂。孔子认为周代的文化思想是承前启后,完全正确的。
https://www.xyyuedu.com/zhuzibaijia/lunyubiec/33000_4.html
钱穆说:监,视察。二代,即夏、商。郁郁,盛大繁多的样子。文,承载礼乐制度的文物文章。从之前而积累,礼乐日渐齐备,文物日渐多样,所以孔子赞美。强调依从周朝的礼法,更在于如周朝对夏、商礼制的选择改变一般,对周朝礼法有所改进发挥。亦是从夏商周的故旧学问中得出新知,而这种新知当建立在真实的历史依据上,不可空谈理论。
http://www.guoxue123.com/new/0001/lyxj/004.htm
朱熹说:监,视察。二代,即夏、商。参见夏、商礼法在发展中的损失和利好。郁郁,文物繁多盛大。有此两者,所以孔子赞之。
http://www.guoxue123.com/jinbu/0401/01lyjz/002.htm
总结:
相同点:周朝礼法参见了夏、商,又加以改变集其大成,是孔子赞赏它的一大理由。
不同点:
1.“文”是什么:南怀瑾解释为人文精神。朱熹和钱穆解释为文物,钱穆亦将文章算入在内。
2.“从周”态度:南怀瑾认为是孔子对周礼的强烈肯定。朱熹认为是对周礼的赞许。钱穆认为是刻意强调,而教育弟子从真实的历史依据出发,对礼法进行改进与发挥,而其过程亦如过去到现在的发展。
后评:适宜礼法应该有着对过去真实经验的积累,并且在它的基础上不断更新、扩展,丰厚自身的物质文化和人文底蕴。而推陈出新当是一个随时代发展不断进行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