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读书笔记⑤

犯罪感的外在表现

外在表现是感觉自己不配有更好的命运,但在他的无意识中,根本不相信自己一文不值,他表现出犯罪感却缺乏随之而来的谦卑感和羞辱感

犯罪感的现象仅仅是一种对抗焦虑的防御机制,深层原因是对他人反感的恐惧,这种恐惧的表现形式是:

1、不断害怕得罪他人;

2、不断害怕别人了解自己;

3、极不情愿让他人知道自己的任何私事。

引起反感恐惧的主要原因是他人格中的不真诚,向世界展示的“人格面具”与隐藏在面具这张面具后的愤怒、仇恨、嫉妒、侮辱他人的欲望和对他人一切隐秘的要求。

“他不想自食其力、自强不息,不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成功,他坚持要依赖他人而生活,不管是通过支配、剥削还是爱与顺从。”

对抗他人反感恐惧的防御措施

1、自我谴责。谴责意味着自己有敏锐的道德判断,这让他感到自己了不起,用自我谴责代替了自我改变,把自己的问题理智化,从获与自己有关的心理学知识中,得到理智上的极大满足,但他止步于此、停滞不前。

2、让自己十全十美阻止任何一种批评。

3、借无知、患病或无能为力寻求庇护。

神经症患者随时准备逃避积极地驾驭人生,这来源于一种软弱的倾向,他夸大了这种软弱并固守着这种软弱,可以将其描述为一种深刻的无意义感或虚无感。

受苦成为精神症患者希望获得东西的一种手段,他的愿望不考虑他人和现实的限制,他隐藏着“他人应该为自己生活负责”的愿望,结果是他感到自己强迫他人以满足自己的愿望

“酒神精神”VS受虐倾向

通过沉浸在痛苦中获得满足,体现了这样一种原则:

通过把自己消融在某种更巨大的东西中,通过消除自己的各个题型,通过放弃自我及它拥有的一切怀疑、冲突、痛苦、局限和孤独,来获得最后的满足。

尼采将这种从“个体性原则”解放出来的倾向称为“酒神精神”,从“放弃自我”中感受到的满足现象形式多样,紧张状态的睡眠、醉酒、麻醉;或是沉浸在大自然、爱、音乐、事业中,有人不知道这是一种让自己消融在伟大中的自我放弃。

事实上,大多数寻求狂欢、放纵的文化倾向正是为了克服个体的有限和孤独,《奥义书》中所言:“借消失于虚无,我们汇入到宇宙生生不息的创造中。

但我们的文化强调的是一种截然相反的对待自我的态度,个体要不断发展自己的潜能,通过积极的征服来掌握世界和主宰自己的过程中,在成为生产性的人和创造性的工作中,找到自己的幸福

在个人主义的文化中,社会对个人的期待是:自立自强、自信自重。屈服于泯灭自我的倾向,会招来整个社会唾弃的危险。

总结

神经症患者无法调和的矛盾倾向是文化的内在冲突,现代文化在经济上建立在个人竞争的原则上,无孔不入的竞争加剧了同胞之间潜在的敌对紧张。

竞争、同胞之间的潜在敌意、恐惧、摇摇欲坠的自尊心,共同在心理上导致个人的孤独感,产生了用爱来弥补孤独的强烈需要,但爱却被搞成了幻象,由此产生了三种矛盾倾向

1、竞争、成功VS友爱、谦卑;

2、我们受到刺激产生的需求VS我们满足这些需求实际受到的挫折;

3、个人自由VS受到的诸多局限。

可能成为神经患者的人,以一种过分强调的方式体验到由文化产生的困境,并往往以童年时代的经历为中介,他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就算解决也要付出人格的巨大代价。

因此,我们不妨说神经症患者正是我们当今文化的副产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