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绿色:永城第三初级中学为什么要做“新·善”教育?

永城第三初级中学为什么要做“新·善”教育?

原绿色


永城第三初级中学将学校文化主题迭代升级为“新·善”教育,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意义。


先说新,至少有着六种新意在其中。


首先,永城的地名蕴含着“新”,新是“永”之“因”,永是“新”之果。永城之所以被称为“永固之城”,在隋朝洪水泛滥时能够屹立不倒,被隋炀帝命名“永城”,可能是根基宽厚的缘故,更可能是城池建设上有创新的诀窍,因此比其它地方传统的城池建造方法更先进、更科学、更坚固。而且,从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来看,要想“永”,必须新,创新。世界上永远不变的是变化,要想在“变动不居”的时代风云中永立潮头,必须不断创新。


其次,三中的校名本身就寓意着创新。像中国哲学讲的那样,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永城三中目前是永城非常优秀的学校,要想永远处于教育的领先地位,必须在守住立德树人这个教育初心与根本的前提下,与时俱进,积极开展教科研,寻找新的教育教学方法的突破,开创老师和学生幸福美好的教育教学新生活。


[if !supportLists]第三,[endif]现在进入了新时代。千年古城进入新时代,教育也进入了新时代,永城三中也进入新时代,处于一个新的状态,新的境界。


[if !supportLists]第四,[endif]面向未来培养人,必须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现在已经是AI时代了,AI时代知识随时随地都可以获得,AI也可以给学生解读很多,替代人很多本领,但是他的创新能力永远不如人,他的情感永远不如人,所以说,创新思维和品质是未来人才培养的核心素养、关键能力、必备品质,必须新。


[if !supportLists]第五,[endif]现在学校要培养新人。新人就是我们的下一代,他们已经完全跟老师上学时候不一样了,中国也和老师小时候不一样了。老师还用老的那种思想去培养他们,按原先的要求去培养出来的人,可能适应不了未来社会,所以学校必须培养新人。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够在未来领先的、有竞争力的、不会被卡脖子的新人。


第六点,学校要有新追求。学校要有新目标,要走向新的境界,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那样就会落后。学校本身的守正求实、自强不息就是不断开拓,学校的底蕴也就是这样。


至少这六点决定了学校必须要开辟新路,要有新思维,要有新举措,要走向新阶段。


第二个善。善有两种意思,一种是善良,道德的基础。人性至善,人之初,性本善,人的所有美好都是源于善良。第二种意思是好,善就是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善哉,就是“好啊”,善就标志着美好。


基于这两个意思,我们来看“善”,至少也有六点考虑。


首先,永城本地有“善”文化的基础和源渊。


永城是汉兴之地,“汉朝”是怎么兴的?最早的源头就是刘邦押着一批人去给秦始皇修墓,走到永城,结果因为天下雨延误了时间。刘邦说,反正去晚了也是死,你们走吧,各自逃命去吧。别人问他,那你交不了差怎么办?他说,你们别管我了。正是因为他的这“一善之念”,他释放这些人,这些人才肯死心塌地追随他,才拥戴他一起举起了反秦的义旗,最后居然取得成功,建立了汉朝。这中间当然经历了很多,有很多风云际会,有很多曲折故事,有各种各样的因素,但汉朝之所以能够兴起,最初就是刘邦的一个善念。这个善,是从刘邦放人活命那个善念开始。汉兴之地,善良应该是永城的一个基础和底色。永城三中挖掘出汉兴是怎么兴的,讲好地方文化故事。再对比一下,秦朝又是怎么灭亡的?因为秦始皇的暴政。再延展一下,刘邦的善念,造成了汉朝的兴,而且汉字、汉语、汉服等中国专用名词也因此兴起,流波所及,影响深远。


永城有全国唯一以“夫子”之名命名的“夫子山”,被尊称为“万世师表”的孔子周游列国曾经在这里避雨。汉朝还有一个重要事件,就是汉武帝听从董仲舒的建议,“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才从“百家争鸣”的百花丛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儒家与孔子都推崇仁政。仁政是什么?仁者爱人,爱就是善。从儒家思想的源头与根本宗旨来追溯,也是仁,就是善。


所以,无论从地域文化,从儒家思想,从汉兴之地的历史,还是从地域生态文化传统来看,永城都有善的文化底蕴和生态、氛围。


[if !supportLists]第二,[endif]善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善良也是做人的根本,就成为教育要传承的第一项内容。仁、爱、善良都是教育应该有的底色,是立德树人的要义。


[if !supportLists]第三,[endif]永城有红色革命文化传统,红色革命其实就是共产党带领人民追求美好生活,也就是追求生活之“善”的斗争,传承红色基因就是传承这种追求美好生活的“善”。永城有淮海战役纪念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分校等红色教育基地。善,是好。为了更好,所以才要革命,这是红色文化,也是追求美好,追求善。


[if !supportLists]第四,[endif]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追求美好,也就是“善”。我们培养人就是为了生活更美好、为了师生的人生更美好。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让人生幸福、出彩、有意义,就是让人和事更美好一些。 


[if !supportLists]第五,[endif]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追求的目标。那么学生的美好人生就是教育追求的目标,美好也就是“善”。


[if !supportLists]第六,[endif]永城第三初级中学有“善”的教育主张、追求和传统。学校重视德育,重视人性“善”的教育。特别是对慈善工作非常重视,对需要帮助的贫困师生和家庭,总是积极组织活动,发动捐助,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学校帮助弱小,扶危济困,蔚然成风。


所以,学校倡导要新,要善。


正因为有了“新·善”教育文化主题这个共识,所以才有了“择善而固,鼎新至美”的校训。


择善而固就是说,要让学校的学生、老师都选择善良这个做人的根本,守住,固定下来,就是永固,成为人生基本品质。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号召学校的师生都选择美好的东西,追求美好的事物,让人生和事业的美好成为一种固定的现实,永固的美好。


鼎新至美也有两层意思,一是不断开拓创新才能够达到美好的境界,二是创新自身就是最美好的境界。希望学校学生、老师,甚至家长,乃至全社会都能够开拓创新,追求美好,并让人生和事业都达到美好的境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