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烦心事比较多,聊聊苏东坡吧,标题我认为就是苏东坡人生豁达态度的写照。但,苏东坡本人对其总结是: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雪泥鸿爪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每每读到这里,就感慨人生的遭遇既为偶然,则当以顺适自然的态度去对待人生。要是自己能如此的话,怀旧便可少些感伤,处世亦可少些烦恼。但是自己是个俗人,无法去坦然面对,心急躁的很。
一蓑烟雨
如果说苦难对人的影响,我认为“乌台诗案”就是最好的例子,在之前,苏轼的顺风顺水,经此一难,被贬到黄州,整个人升华了。“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所谓门槛,跨过去了就是槛,没跨过去就是门。苏轼从此就是苏东坡了,故,在写苏东坡文章的时候,我都会看时间段,黄州之前是理想主义的苏轼,之后就是人间烟火的苏东坡。
暮年别看
元丰七年,苏轼路过江宁,会晤了王安石 苏轼,两人的见面,煮酒论诗,通宵达旦。这让我想起来两千多年前老子和孔子的见面:长天和秋水蓦然相映,长天明白了自己是长天,秋水更明白了自己就是秋水。同样的历史伟人,宋朝的文化大师就这样长躬作别,当苏东坡要渡江北上之时,王安石亲送至渡口。船开行后,王安石感慨:
“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
居为方所
“定是常住,便成方所”是苏东坡一生行走的写照,在《和陶归去来兮辞》小序中自道:“盖以无何有之乡为家”,没有固定之家,也就是处处是家。苏轼一生,经常搬家,行走在大半个中国,所以才有“此生念念随泡影,莫认家山作本元。”他不再只是把眉州这个故乡当做是“家“。在《和陶归去来兮辞》中自道:“盖以无何有之乡为家”,没有固定之家,也就是处处是家。苏轼的另一名句,“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轼的人生之旅大起大落,只不过随着北宋朝局变化,被起用被重用被冷落被贬谪,经历了人生苦难之后,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是“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