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守阳才能藏阴《黄帝内经-素问》卷一学习笔记12

卷一之 生气通天论

原文:岐伯曰: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
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
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
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聪目明,气立如故。

阴,收纳精华以便随时启用;阳,保卫外部使身体坚固。

若阳盛而阴弱,则经脉流动急迫而快速,若再受热邪,阳气更盛就会发为狂症。

若阴盛而阳弱,则五脏互相争引过盛的阴精,吸收过度致使九窍闭塞不通。

所以圣人是陈列布局调整阴阳,使筋脉柔和,骨髓坚固强壮,气血流畅无阻。

内外相调和了,邪病侵害不了,耳聪目明,气机正常运行。

原文: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也。
因而胞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
因而大饮,则气逆。
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
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
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精气乃绝。

外来的“风”侵入身体损害阳气,无法正常吸收营养之精华,肝脏则生病变。

在这个情况下,饮食过饱,筋脉就会分离出来横向运行,引起肛肠皴裂形成“痔”;
大量饮酒,就会引起逆气(gan气逆行);
用力过猛的话,就会伤肾气,腰部脊骨也会受到损伤。

凡阴阳运行的要点就是,阳气密于外,阴才能持守于内。
两者不协调,就像一年之中,有春无秋或者有冬无夏。因此阴阳和谐,才是智慧的。

所以阳气不能密,阴气就损少;阴气平稳阳气固守,精与神才能相互涵养;阴阳若相分离,精与气因没有阴阳的守护而绝灭了。

【感受】此片段,说明了“阳密阴平”和谐关系对身体是极为重要的。而首先应是阳守于外,阴才能藏于内。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