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年轻人——不熬夜不打游戏,每天早睡早起,晚上泡脚、按摩、做运动;每天自己煮早餐、午饭,准备好水果、牛奶,一起带去公司;周末不睡懒觉,早起去公园打八段锦,下午再去爬个山;出门不买咖啡、奶茶,随身带保温杯、手帕、环保袋;喜欢攒各种袋子、纸皮箱、瓶瓶罐罐,定期拿去回收;东西不用完决不买新的,一件衣服穿五六年......
所谓精神老年人,是指单有一副年轻人的皮囊,兴趣爱好、消遣娱乐、生活习惯都非常老年人。老年人觉得我们年轻,同龄人觉得我们暮气。”但TA们乐此不疲,非常享受“提前变老”的时光,甚至觉得:像老人一样生活,给了我无比的安全感。”这激起了我的好奇心——从前,年轻人对老年人的生活不屑一顾,看不上老人“抠搜”“惜命”的风格。如今,为什么这些年轻人开始过着和老人一样的生活,甚至感觉更幸福了?
现在很多人的生活感,其实是缺失的。老人身上的一些智慧和经验,确实值得我们学习,比如他们擅长在琐碎的日常里,寻找活在当下的乐趣。其实很多人都没发现,在网络时代,我们每天都被各种各样的信息消耗着精神能量。很多无形的焦虑,其实都是外界带来的,我们要试着屏蔽这些无谓的人和事。
现在很多人害怕自己的生活“失控”。害怕无序感,所以希望自己的生活有规律;年轻人喜欢慢生活,所以不想在内卷时代失去自己的生活节奏;年轻人不想再陷入拖延症的恶性循环,所以希望专注当下。这种害怕生活失控的心态,内里其实藏着深深的“不安感”。这些不安感里,有对未来的焦虑和担忧,有对无法掌控生活的恐惧,也有对心理内核稳定的渴望。
经过岁月沉淀后的老人,身上具有豁达、有序、平和等特点,这些正是年轻人们所需要的。
外界压力下,有人选择“躺平”,可能是因为心理学所说的“习得性无助”——当外部施加了一个负面的刺激,如果每次尝试都没用,躺平或许是一个更好的选择。但更重要的是,当情况变化时,自己的信心还可以复苏。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保留一些“自我照顾”是很有必要的:好好吃饭、多做运动、早点睡觉,在生活中适度地享受,不多苛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