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产品的工业化是我工作以来最期待看到的行业发展趋势,无论是在甲方还是在乙方,我都切身地体会到了手工式摸索、缺少「流水线」带来的绞尽脑汁和产能低下,这个过程实在太痛苦了。
创意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汽车等早已实现工业化的产品不同,它的生产过程更多的是在每个人的头脑中发生、发酵,然后呈现出一个最终结果。能够呈现出这个结果的人可能也不知道这个最终结果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可能就像个无头苍蝇一样满世界碰来碰去。
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更多的需要靠学徒在做的过程自己悟,而且即使在多年的生产中‘熟悉创意产品的生产方式’,但是在教他人如何掌握生产方式的时候,也很难给出确切的流程和标准的,甚至教的人如果段位不够高可能看不出对方的卡点,给不到相应的帮助。就像,有一次我在写品牌卖点的时候,收到的反馈是不太行。我当即就问,怎么样才算行的呢?对方说不出来,这道题就好像要不他来做丢出个结果,要不我来做他不满意。中间过程步骤的拆解是完全看不到的,具体怎么样,哪些步骤可以走向结果,是没有流程,甚至连方向都没有的状态。这是当下创意这个非标行业很普遍的情况。
之所以「创意」能够标准化,华楠老师在课上讲道:“创意的底层原理是一样的,因为在人类生活当中,创意产品发生效用的那个客观规律是不变的,那相应的,我们的应对方法也不变。这就跟造汽车一样,汽车要平稳地移动,解决方案就是做一个圆形的轮子,所以每一辆汽车都是用圆形的轮子,你不能有创意去做一个六角形的、三角形的轮子,它转不动。创意的生产也是这样的,它要解决的问题是固定的,应对的方式就是固定的,那它就会有固定的零配件、固定的零配件生产方式,乃至有固定的零配件组装方式。”
因为有学习「超级符号原理」的基础,理解了创意生产的底层逻辑,所以我非常地坚信创意流水线是可以搭建出来的以及“批量化生产高质量的创意产品”也是可以做到的。
对于创意行业来说,现在出现的情况是,整个行业对「品牌」、『创意』、「内容」最终要解决什么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流程/步骤、解决问题各个环节所需要的零配件、零配件的生产方式/质量标准/验收标准,零配件的组装方式,创意产品的组装方式都没有达成「共识」。所以,整体创意行业不能像生产食品/汽车的行业一样,虽然品牌不同,但生产出来的东西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为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服务的。就像,无论是丰田还是奥迪都是汽车,是代步工具而已。
在听这节课的过程中,我有一个深切的感受是:企业中的人是企业最强竞争壁垒。因为当流水线搭建出来,大家在流水线上开始工作生产产品时,熟练工和新人之间最大的差距不再是信息差,而是时间所带来的经验差,那种唯手熟尔的状态。企业想要规模化发展,不仅依靠流水线,也依靠流水线上具体的人,熟练工越多企业的内部交易成本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