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迷思之四:好家长是天生的
我的阅读收获:
❤️要想做一名合格的家长,一方面需要方法和策略方面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需要成熟的情绪,需要父母和孩子每时每刻的改变和成长。而不是天生就能做一个好家长,更不是只有满腔热血的爱就是一名好家长。
我们的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来取悦我们的,因为他们只想做真实的自我,而不是为了迎合我们,所以作为一名家长,既不能凭经验去教育孩子,也不能凭自己的心情去引导孩子,而是要时刻保持觉醒,以空杯的心态去不断的学习,和孩子共同成长。
第8章迷思之五:有爱就是好家长
✅几乎没有家长说自己不爱孩子,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孩子叛逆,走向极端,以各种形式的反叛来回应家长,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们爱孩子,却对他们做出与爱相违背的行为,孩子感受到的是无休止的抱怨,对他们的控制和不满,孩子活在了害怕恐惧和失望中,因而没有了价值感和安全感。我们给出的爱,让对方感受到的不是爱。而是恐惧和怨恨,这疏远的亲子关系,没有了关系,就没有教育。
❤️我们内心的恐惧变成了对孩子的控制,我们内在的伤,投射到了孩子身上,使我们没有能力将孩子培养成真正的自己。我们总是用幻想中完美的孩子来要求现实中的孩子,所以无法与当下的孩子同频共振。孩子的感受就是,任凭我如何努力,都追不上父母的要求,无论我做什么,都是错的,从而认为自己是无能的,没有价值的。大部分的孩子认为,他们生存在世界上就是为了达到父母的标准,取悦父母,从而换取父母的爱。这说明,在孩子眼里,父母的爱都是有条件的。他们爱“成绩好”“听话”……的孩子,而不是爱这个真实的孩子。
✅我们的许多爱其实是爱自己,确伪装起来成了爱别人,如果我们能从对方身上“感觉良好”,获得了良好的感受,我们就觉得会爱对方,可孩子往往给我们带来的是破坏了我们心中良好的秩序感,所以我们生发出来很多的控制。我们心中渴望的是一个可以完全掌控的孩子,听话的孩子,而不是活生生的这个生命个体。
❤️爱的定义是:能够全面被看见、接受且尊重他人本来面貌的能力。(接受他本来的样子)
我们表达爱的方式,不仅关乎孩子带给我们的感受,还关乎我们是否尊重了他们应有的、做一个独立的人的权利,我们不要以爱的名义去塑造他们,孩子需要的是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允许他们表达当下的自己。孩子不再需要努力的向我们证明自己,不再害怕被抛弃,而是和我们步伐一致,全然的接受自己。
我们的权利不是批评他们,而是鼓励他们找到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