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心理学家观察发现,一个学龄前的孩子,每20秒就需要一次家长的关注。社会科学研究发现,刚出生的婴儿,就已经可以通过父母的表情体态,读懂父母的情感提示。同时呢,小宝宝也会用自己的表情和体态作出回应。如果父母可以敏锐地回应宝宝的提示,用眼睛和他交流,用儿语(也就是婴儿咿咿呀呀的语言)和他对话,这些宝宝就会更早地学会情绪调节。
比如,当逗他们时,他们会很高兴表现得很激动,但是之后呢,又能很快地恢复平静,进入休息状态。在不同的情绪之间切换,就是一种情绪调节的表现。相反,如果父母忽视婴儿的提示,比如抑郁的妈妈不愿意跟宝宝交流,宝宝就不知道嘟囔着出声能够吸引人的注意,就会选择安静和被动,长大就不能主动融入社会。再比如,一个新手爸爸跟宝宝一起玩的时间太长,宝宝老是处于兴奋状态,这也不行,宝宝将没有机会知道,吸吮手指可以帮他们平静下来。而学会恢复平静和保持平静,也会影响孩子是不是能集中注意力地学习。
这说明,父母与初生婴儿的互动,能够影响孩子神经系统的发育,这种影响,关系着孩子一生的情绪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