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康德就是哲学,哲学就是康德。有人认为,“康德的生平就是他的著作”;还有人评价说:“康德哲学无与伦比的个人特质”就在于里头“完全看不到个人特质”。这些说法一方面反映出康德哲学无与伦比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康德的个人形象实在有些枯燥无趣。
天生热情冲动的康德
在这种“刻板印象”的形成过程中,德国诗人海涅可以说是功不可没,他曾经这样刻画康德的其人其事:
“描述伊曼纽尔·康德生平的历史是一个极端困难的差事,因为他既没有生活也没有历史。他住在德国东北边境的一个老城哥尼斯堡城外的一条小巷里,过着跟机械一样规律的、几乎抽象的单身生活。
我想,当地大教堂的巨钟也不比居民伊曼纽尔·康德更兴味索然地重复日复一日的工作。起床、喝咖啡、写作、授课、吃饭、散步,一切都有固定的时刻,而邻居也都知道,穿着灰袍的伊曼纽尔·康德手上拿着西班牙的拐杖走出家门时,时间准是下午三点半整...在这条菩提树道上他总是来回走八遍,不管季节如何,不管天气是否多云或多云预示了即将下雨,可以看到他的仆人,老兰珀腋下挟着雨伞忧心忡忡地跟在他的后面,一个命中注定的画面。”
这当然不是一个命中注定的画面。事实上,康德绝对不是“一堆和生活没有什么关系的抽象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