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一东(2)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
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
池中濯 足水,门外打头风。梁帝讲经同泰寺,
汉皇置酒未央宫。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
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沿:沿袭,依照以往的规矩、方法不改变。
革:改变。
颜巷陋:颜,孔子的弟子颜回。颜回信得很简陋,吃得很简单,却自得其乐。《论语·雍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阮途穷:阮,魏晋名士阮籍。阮籍有文武之才,志向远大,只是为时局所迫,无法施展,后来放纵自己,作诗饮酒,游山玩水,每次喝酒,便驾着马车一路狂奔一路痛哭,以泄心中悲愤。《晋书·阮籍传》:"阮籍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
濯:洗。
梁帝讲经同泰寺:同泰寺又称鸡鸣寺,在今江苏省南京市鸡笼山东麓山阜上,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刹之一。为南朝梁所建。梁武帝经常到寺里说法讲经,听众逾万,并曾先后脱下皇帝龙冠莽袍,穿上僧衣,在寺中过起僧人生活,人称为“皇帝菩萨”。
汉皇置酒未央宫:汉皇指汉高祖刘邦。未央宫,汉宫名,在长安城内西南隅(今西安市马家寨村),唐末毁。
尘虑:凡尘中的俗念。
萦:萦绕,缭绕。
绿绮:古琴别称。相传汉代司马相如得“绿绮”,如获珍宝。司马相如精湛的琴艺配上“绿绮”绝妙的音色,使“绿绮”琴名噪一时。
晋傅玄《琴赋序》:楚庄王有琴曰绕梁,司马相如有琴曰绿绮,蔡邕有琴曰焦尾,皆名器也。
青铜:指青铜镜。
读了《三字经》《千字文》《笠翁对韵》三本国学启蒙读物,感觉《三字经》说教太多,《千字文》受“一千个不同的字”的限制,浅白顺达差强人意,还是《笠翁对韵》好,不但自带美感还真正寓教于乐,是我这个不小的朋友的最爱。
与《笠翁对韵》类似的还有一本《声律启蒙》,是清朝康熙年间进士车万育所编。进士,那是通过县考、省考、国考层层选拔,是可以参加殿试冲状元的,无疑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可巧,《笠翁对韵》的作者李渔也是康熙年间人,只是他没有功名,是位民间戏剧家。
一位居庙堂高高在上,一位处江湖深浸地气,同样编纂儿童启蒙读物,他们会有什么不一样呢?越想越期待了,我们赶紧来体察一番吧!
对音韵平仄不甚了解,只知道读着悦耳顺畅,是遵循古人演练定的格式,这次也不妨跟着学习一下。
相较于《笠翁对韵》每韵2-4段不等,《声律启蒙》每韵3段,每段平仄基本格式为:
平对仄,仄对平。仄仄对平平。
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对平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晕了……同以前一样。把这格式丢一边,先学啥是“平”啥是“仄”。一番查证,原来……还是蛮简单的嘛!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 “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切韵》《广韵》等韵书,中古汉语按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归纳出平、上、去、入(不同于我们现代的汉语拼音四声)四种声调,二元化分类,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统称为仄声。
现代普通话汉语拼音的四声“ā á ǎ à”,我们小时候学习称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其实它们有专业的称谓。第一声叫阴平或平调;第二声叫阳平或升调;第三声叫上声或上音;第四声叫去声或去音。这样一对照,我们普通话的一声、二声即为“平”,三声、四声即为“仄”。 是不是很简单!(中古汉语中的“入”声,已并入其它声调。)
我国幅员辽阔,多民族交融,方言无数,口音更是千差万别,平仄的判别并不是那么容易。想起黛玉教香菱学诗:
“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我们初学者切记切记,不要被音韵平仄这些东东缚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