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一次听到旁边的人在聊睡眠、学习和运动。
A说:“放假的时候,我要睡到十点才起得来。”
B说:“我要睡到将近中午12点,通常都是我妈做好午饭以后,我才会从床上爬起来的。”
A说:“这次考试没考好。我到考试前两天才扫了一遍书本,平时上课不是睡觉就是看小说了。“
B说:“我是肯定考砸了的。我上课也没听啊,就昨天晚上熬夜看了一遍。“
A说:“我最不爱运动了,能坐着绝对不站着,能躺着就不会坐着。看我身上的游泳圈,越来越大。“
B说:“我是运动白痴,走路都能摔跤的人,三天两头的总是生病。“
两个人都在比较谁更放纵。他们在谈论自己行为的时候,表面上带着对自己没办法的不争气,实际上语气中包含一种莫名的优越感。
为什么我能听出来?只是因为我曾经也那样攀比过。我曾经是A,也曾经是B。
2
其实这么攀比,对自己而言,是在找拒绝改变的借口。
这是一场基于谁更懒惰的较量,两个人在较量之后一如从前。
A觉得自己也不是最懒的,至少有人比自己睡得还要晚,学习更消极,身体更糟糕。于是心安理得继续原来的生活方式。
B觉得自己现在的表现不够好,不是能力问题,而是自己不够努力罢了。只要自己想努力了,认真去做就可以把事情办好的。现在也没有到必须非常努力的时机。
结果,A从来体会不到勤奋带来的喜悦和成就感。B一直沉浸在自己只是不够努力而不是能力问题的自我欺骗当中,不知道“不会努力“也是一种能力低下的表现,多少个机会擦肩而过都没有察觉到。
3
这么攀比,你是在对外塑造更加糟糕的形象,也是在向外传递负能量。
别人怎么看待你,首先是你给自己塑造出什么形象。你都对自己的懒惰摆事实列数据了,你是一个超级大懒虫的形象不断深入人心。渐渐地,你也会被自己暗示,因为自己本来就这么懒,所以事情做不好也没办法。
你在不断向外传递负能量。渐渐地,身边想要改变的人开始离你而去,你会把同样满满负能量的人吸引到身边来,真正实现物以类聚。
4
当我内心真正感到羞愧的时候,就再也没有这样跟人攀比了。又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厚脸皮不应该在这个时候出现。羞耻心是停止懒惰的第一步,明确自己想要变成什么模样是变得勤奋的开始。
社会上攀比风气不仅限于“懒惰”,比谁更悲惨,比谁更倒霉,比谁熬夜更凶,甚至比谁更抑郁。人们都忘了趋利避害的本能,迷失在所谓的“争名夺利“当中。
如果你喜欢攀比,那就比谁更幸福,比谁更幸运,比谁更自制,比谁更积极吧!你如何积极面对自己的悲惨经历,怎样乐观面对倒霉,面对作息紊乱问题做了哪些努力,面对抑郁怎么重新振作,这些攀比才是多多益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