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让身体做想做的事,却常对情绪无法预测和改变,我们希望快乐从容,忧郁和焦虑却不请自来,我们越想控制情绪,反而发现越失控。人们期望能像控制身体一样控制情绪。鸡汤文确实美味,可是结果通常是臣妾做不到啊。ABC合理情绪疗法给了我们如何煲好情绪这碗鸡汤的一种方法论。
同样一句话一件事可以是治愈的,也可以是致命的。面对类似挫折的时候,有的人一蹶不振,有的人越挫越勇。似乎说明从事情到情绪的发展,并不是必然。1950年代,心理学家阿尔伯特 .艾利斯发现了事件到情绪之间的秘密,提出ABC合理情绪疗法。
吃到美食很开心,见到朋友很愉悦。A是事件Activating events ,C是情绪结果Consequency。从A到C,如此自然地发生。这些反应通常迅速和不假思索,迅速到我们意识不到中间能挤进其他的步骤,这个神秘的步骤是B,Beliefs,即对事件A的解释。 生活事件A通过B,产生C。 B的发生如此之快,这种速度是大脑给我们的效率福利,大脑如同一台电脑,为了节约带宽和好钢用在刀刃上,对于已经发生过的类似体验,这些程序早已被设定好,开机自动运行。
然而大脑给我们的福利不仅于此,另一大福利是大脑能够自主运行出B思维和信念,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选择主动运行和改变B。
最近看了个Ted演讲,讲压力对人的影响。哈佛大学在研究压力对人的影响时候发现,那些持有压力有害想法的人,在面临压力的时候,心血管更容易收缩,对健康不利,身体的不适感更加剧了压力感。那些觉得压力是正常的人,压力反而让他们更专注更积极更高效。也就是说,压力事件本身无害,使之有害的是认为压力有害。
睡眠也是心理学家和医学家研究的课题,研究发现偶发失眠对健康的影响非常有限甚至可忽略,真正能伤害免疫系统是持续性失眠,而持续性失眠通常来自于遭遇失眠时的紧张焦虑,譬如想着我失眠了,明天我会效率低下免疫力下降健康变差长期还可能猝死,于是越怕睡不着就越睡不着。可见,失眠无害,有害的是认为失眠有害。
ABC 告诉我们,不同的思维导致了不同的情绪,而非一个个生活事件本身。要改变情绪,先改变思维。
人们了解了B的重要性,开始追求正能量的思维方式。在遇到负面事件的时候,我们给予它积极的解释,然而很奇怪的是, B似乎并不一定带来好情绪C,紧张焦虑痛苦依旧存在,这又是为什么。因为导致某种情绪C的信念B只能有一个,旧的B是如此强大的存在,新的B需要成长壮大才能替代旧的B,才能产生新的稳固的C。怎么加速新B对旧B的替代呢,ABC理论的升级版本是ABCDE理论,D 是dispute 即新B对旧B的辩论,E是effects,新情绪效果。通过不断把旧信念的荒诞之处暴露出来,逐渐淘汰它,从而让位给新信念。
ABC可以如何和何时被使用呢,遇到不良情绪就马上积极思考吗。有的生活事件真的很负面,难道要变成阿Q才行? ABC只是方法论之一,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在ABC之前,永远的第一步是接纳负面情绪的存在,不评价不抗拒不逃避。把负面情绪当成洪水猛兽,自然会期待它赶紧消失,当它没有消失的时候,自己就制造了新的事件A“我在努力纠正负面情绪但失败了”,极易产生挫败和焦虑感。这时根据ABC我们可以植入新的思维B:我有负面情绪不代表我不好和失败,我接受我有负面情绪。
总结下,有负面情绪的时候,先接纳自己可以有负面情绪,然后尝试给予事件新的解释,并逐渐用新的解释取代旧想法,从而产生新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