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掉懒癌拖延症的误区,你中了几枪?
我绝对是拖延症重度患者,不论是拖延症、沉溺社交媒体,都或多或少与自控力有关。听过许多关于戒懒的方法,《自控力》这本书出现的频率颇高。
这本书受到心理学研究者,意志力训练者的推崇。借着参加熊猫阅读的契机,得以阅读了这本书的精华版,这本书打破了我对自控力的那些误区,也许,你也会中枪哦?
误区一:奖励和惩罚都是锻炼意志力的好方法
真相:意志力锻炼不应当通过奖励维持;意志力锻炼也不与道德挂钩
我的口语小组里探讨了拖延症这个小话题,一个同学分享到,比如如果每天去锻炼,放一块巧克力在跑步机上,运动完了才能吃。
这样的训练方法,其实是类似巴普洛夫的狗的摇铃实验,把意志力当做应激反应来训练。
而自控力在这本书里的生理基础,是大脑前额皮质,是人特有的能力,而非无意识的选择。这样的奖励惩罚,会把多巴胺的渴望,与快乐混淆了起来。补偿的渴望常常使我们堕落,向诱惑屈服。比如,我们可以说,那这个巧克力不吃了,我今天不运动了;或者,如果不运动,只是惩罚我不吃巧克力,那么我就可用不吃巧克力的代价,换来不运动。
不过呢,书中提到“奖励的承诺不一定能带给我们快乐,但没有奖励的承诺,我们一定会不会快乐。”鞭策、鼓励自己,当然是比奖励更好的方式,但我们不能够过于依赖奖励的训练方法,比如转移注意力、或者把“我不要”转化为“我想要”,通过意志力锻炼,都是比奖励更加“人”性化的方式。
误区二:烟盒上“吸烟有害健康”的标识有效减少了香烟销售
真相:恐惧的威慑,让烟民产生了“那又如何”的心理反应
香港的香烟上印刷的吸烟有害健康的图片可谓触目惊心,从慢性病到性能力,容颜到身体损伤一一提及。我一直以为这些图片是有利于烟民感到罪恶感的有力手段。
不过在和烟民们相处的过程中,我感觉他们一直是无视这些警告的。《自控力》这本书告诉我们,原来是烟草公司充分利用了恐惧的威胁,让烟民在恐惧的驱使下,更加容易屈服诱惑。解决方案是,正视恐惧,与恐惧和谐相处。
误区三:只有完全控制欲望才能更好自制
真相:适当放松对欲望的控制,与欲望和谐相处
We are all human, 我们都是人,有七情六欲。完全的禁欲只有修行极高的僧人和修行者能够实现。并不是说在训练意志力的过程中,就需要遵守一切清规戒律;过度的自制力还会引起情绪崩盘,甚至抑郁。
要知道,实现长远目标的“我想要”,和实现这一目标路途上会经历的种种小成功,并没有直接关系。适度地放弃自控,反而可以减少压力。
误区四:反复提醒自己要戒掉的坏毛病,就能成功
真相:增强否定,就是增强提醒
有减肥者会把“不准吃甜品”的标语贴到冰箱上。其实,样做的反作用是,每当看到这个提示,都会想到“甜品”。
《自控力》书中提到的“讽刺性反弹”说的正是这个问题。与其反复刺激“我不要”的事情,不如把“我不要”,变成“我想要”,比如“我要喝健康的黄瓜汁”;正视这些诱惑,与他们和平共处,而不是过分地强调。
同时,爱上阅读、瑜伽、健身、冥想、聊天、有创意的爱好:来代替抽烟、喝酒、放纵等恶性解压方法,更是事半功倍。
误区五:群体行为跟我的自控力没有关系
真相:群体诱惑与群体鼓励,都是与自控力有密切关系的
书中提到“每个人都不是孤岛,相反我们是社会人,我们生活在社会编制意义之网中。“
个人选择很大程度会影响他人想法、意愿和行为的影响。社会认同是自控力的支柱。良好的氛围驱使可以帮助实现“我想要”。所以参加阅读小组、英语小组,背词小组……都是提供正能量氛围,和集体一起进步的对抗懒癌好方法。
相反,如果经常与抽烟、爱打小报告、喜欢晚睡的朋友一起,也容易受到他们的影响。
这里是斯坦福心理学家《意志力》这本著作的几点小分享。
看完几个误区,关于自控力,是不是有了新的认识?这里的小观点,你get了么?
书中还有很多详实有趣的实验、概念,有兴趣,不妨拿起书本,阅读从此开始。
文章首发于「静静的饼干罐」微信号:jingaifenxiang
生活不应只有眼前琐事,还应有诗和远方。这是一个十分有爱的地方,在这里我们有一帮朋友随时随地分享电影、文学、音乐、语言相关的点点滴滴……,关注我们,为你的微阅读带来一点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