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些天陪北京来的朋友同游终南山草堂寺。草堂寺是佛教八大宗之一三论宗的祖庭,是中国第一座国立翻译佛经译场,也是佛教三大译场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译场。
南北朝十六国后秦高祖皇帝姚兴的"逍遥园"故址、西域高僧鸠摩罗什译经之地,是中国首创翻译佛经的国立译坊。曾名“大寺”,后改称“草堂寺”,这是由于当时全国各地高僧云集于逍遥园,姚兴便在园内设寺,寺内临时构筑一堂,权以草苫覆顶,草堂寺由此得名。
草堂寺最有名的是关中八景之一的草堂烟雾,神奇的“草堂烟雾”,出自于寺内的一口古井。古井在草堂寺的北院,这里林茂竹秀,幽静清雅,超凡脱俗。古井内经常出现的烟雾升腾的奇景,更给这里增添了一种神秘的色彩。
令我震撼的并不是这所千年译经场所,也不是这口神秘的冒烟古井,而是寺内的一口永封着的古钟和这个钟的故事。
这口明代巨钟俗称“挂不起来”。关于它的来由,当地有一段传说。以前,草堂寺住了一位老和尚和几个小和尚。这一年庙里什么都建齐全了,就是缺少一口大钟。可没有那么多的铁来铸造钟,老和尚就叫几个小和尚到邻村去化缘凑铁。
有一个小和尚来到高冠潭口的李家岩村。人们听说寺里要铸大钟,都把家里的铁都拿出来了,唯有一姓李妇女不愿给。小和尚好说歹说都不行,气得他说:“修建庙宇,行善各德,将来儿孙满堂,高官得座,象你这样小气鬼,将来后辈讨饭吃都找不着门户。”妇女听了这话又气又急,冲着小和尚说:“我家就是没有铁,要孩子倒有一个,你们要就把他领去吧。”小和尚一听这话感觉妇女不是好惹的主,就再没说什么转身回寺里了。
几天后,铁已凑够了,匠工开始铸钟。谁知铸了一次又一次,就是铸不起来。匠工便问小和尚:“你们这几天凑铁遇见过什么事,说什么不吉利的说没有?”小和尚答到:“别的倒没有什么,就是李家岩有一妇女,我去化缘她硬是不给。我说了她几句,她就说:“要铁没有,要娃倒有一个。”匠工听后想了想说:“你今天去将她孩子的衣服要一件回来。”小和尚又去了李家岩,见到姓李的那位妇女说:“前天我来化缘,你不给铁,今天我只要你孩子的一件衣服。”这位妇女问道:“你们当和尚的要孩子衣服干什么?”小和尚怕妇女不给他衣服,就骗她说:“我们收养了一个没爹没娘的孩子,他没衣服穿,所以前来求求你。”那妇女信以为真,嘴里唠叨着:“你这和尚真讨厌,今天要这,明天要那。给……这是一件孩子以前穿的衣服,现在孩子长了个头,穿不了了,你拿去吧!”说完甩过孩子的破衣服,小和尚头也不回地拿着走了。
回寺后小和尚将衣服交给了铸钟的工匠,工匠等铸钟的铁水化开后将那孩子的衣服掷进了铁锅之中,把衣服和铁水化为一起。这一次钟果然铸起来了,只是钟的上纽看着像是一个孩子头。大家颇为感到奇怪,到都在新钟铸成的喜悦中,也没太在意。老和尚叫大家将这口钟挂起来,早晚各敲一次。可谁知,“草堂寺敲钟,高冠潭听声”。草堂寺里钟声一响,高冠两岸的人就听见潭里有一个孩子在哭叫:“狠心的娘呀,狠心的爹!你把娃的骨头化成了铁!”这事传到了寺院,老和尚不信,亲自跑到高冠潭去听,果然如此。后来老和尚才知道那位妇女的孩子在钟铸成的第二天就死了。
老和尚不愿人们听到这孩子悲哀的哭声,就叫小和尚把钟落下来放在一间房里,以后再不准敲。这口钟就永远封在了寺院钟楼的小房子里,就这样一代一代传了下来。
2019年5月5日夜
文轩匆匆于腊梅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