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失天下,关键还是在于他侵犯了世家利益,这些人自然抛弃了他

一个帝王的好坏从不以私德而论。

皇帝是天下人的皇帝 ,并不是哪个人一个人的皇帝。

只要这个皇帝在位期间能做到为国为民,盛世太平,百姓安康。哪怕他就是在大街上裸奔,也不会有人说他有失身份 。

反而更多的是臣民们夸他有情调,为人亲和幽默。

相反,要是这个皇帝在位昏庸无比,哪怕犯了一点儿小小的错误,都会被有心之人无限放大,甚至在史书上成为笑话。

所以,看一个帝王是否昏庸,不能看别人说了什么,而是看这位帝王做了什么,是否对国家有利。

隋炀帝杨广,毫无疑问是一个有大才能的人,弓马娴熟,文韬武略,样样精通。

还是晋王的时候,就挂帅领兵,渡江消灭了南陈,对隋朝的统一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面对嫡长子杨勇的怯懦胆小,要不是汉人一直遵循的嫡长继承制度限制的话,杨坚大概是很乐意册封这个文武双全的次子为储君吧!

事实证明,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杨勇这样的弱者,是注定不能上位的。

至高皇权尊位,也不是一个怯懦胆小的人能把握的住的,皇位容不下弱者。

所以,不出意外的,经过杨广的多番谋划,过了没多久,杨勇就被废掉了,杨广正式成为大隋储君。

几年后,杨坚病逝,杨广顺理成章的继位登基。

后世好多书籍小说之类的杨广都是弑父夺位。

实际上却没有任何的史书有相关的记载。

很明显,这只是后世王朝为了抹黑前朝获取民心的惯用伎俩罢了。为的就是民心归附,认定新王朝为正统。

可是刚登基的杨广却不知道这些东西,称帝后的他,意气风发,充满雄心壮志,立志要做出一番宏图伟业,将登基年号称为“大业”表明志向。

杨广是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君主,初登帝位,豪情万丈,志吞天下。

但是他太过心急,皇位还没有坐热乎,就想着动那些世家门阀的利益。

还不是稍微的动一下,而是釜底抽薪,想要断了门阀的未来。

科举制的出现,直接针对世家门阀的利益根基,皇帝和世家瞬间水火不容。

要知道,在科举制出现以前,历朝历代入朝为官的人,都得通过贵族世家举荐才能做官。

换句话说,就是那些贵族世家们,掌握着国家官员的晋升选拔渠道。

久而久之,上到朝堂之上重臣,下到地方官员县令,基本上都是世家门阀的门生故吏,可谓一手遮天,权倾朝野,门阀的势力根深蒂固。

整个朝政基本上都掌握在这些世家贵族的手里。

皇帝更像是他们推出来的一个代表,寒门学子自然就没有出头的机会。

杨广正是要打破这一弊端,推行了科举制。

他文武双全,政治眼光自然不差,当然能看明白,科举制度一旦推行成功,带来的好处不言而喻。

作为皇帝不但能摆脱世家的掣肘,还能让天下人才都成为天子门生,为帝王所用。到时候,大隋的国力必然空前高涨。

事实也是如此,一旦能成功实施的话,一切正如杨广所料,大隋必将文武齐昌,科举制下的大唐就是最好的证明。

可惜,他想到了好处,却没有想到这么做存在的隐患。

朝中官员的晋升选拔渠道,一向都是世家把控,也因为这得天独厚的条件,让他们经久不衰。

他们积累起了富可敌国的财富,关系网遍布各行各业,家中府兵数量众多,是可以和隋朝正规军公然叫板的力量;

佃户家奴不计其数,威望很高,只要振臂一呼,加上钱财施舍,很容易就能拉起一支数量可观的主战大军。

门阀更加恐怖,何为门阀?

那是在千年世家的基础上,拥有正规军为家族私军,以家族势力为领导班子,以私人大军为基础的世家力量。

这种家族军阀力量比普通的军阀更可怕,因为他们不但有富可敌国的财富养活军队,而且还有着庞大的无比的经济链,掌握着帝国经济命门。

最关键的是军阀内部领导班子都是一家人,基本上不存在叛变的可能,敌人想从内部攻破,概率不大。

综合实力毋庸置疑,牢不可破。

这样的门阀势力,关起门来就是一个强大无比的国中之国;走出去,就是让皇帝都得礼让三分慎重对待的一方霸主,这才是最恐怖的。

而且更夸张的是,在隋朝,这样强大的门阀有四家:关中独孤阀,太原李阀,中原宇文阀,岭南宋阀。

这其中最为显眼的就是宋阀。

在隋朝攻灭南陈后,却拿岭南宋阀毫无办法。

幸运的是,阀主宋缺没有争夺天下的心思,只想守着自己一亩三分地过日子。

最终双方和谈,宋缺名义上称臣,但是宋家人却不去朝见皇帝,也不上供;

俨然还是一个独立王国,只不过面上保留了隋朝一统的颜面罢了。

而其余三大门阀,在杨坚夺取北周政权的时候,为了获得众世家支持,就已经向对方妥协,达成了协议,用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权利划分,决定了隋朝的格局。

所以隋朝建国后,门阀子弟有大部分人在军中掌握军权,手握重兵,皇帝更像是他们的一个代表。

就是这种情况下,杨广科举制的施行,等于一刀直接割在了世家门阀的大动脉上,这就是要命的事情了。

杨广在这一点上没有一个通盘的考虑和应对方法,被打个措手不及是意料之中的事。

釜底抽薪是没错,但是一个不注意,火太大就容易烧到自己。

他只想到了这么做的好处,却没有考虑过这些门阀的报复手段,也没有应对方法,一旦大乱,他根本没有办法应对。

他的行为,等于是要彻底断了世家门阀的财路和独有的优势。

一旦成功,要不了多久,他们这些门阀就只能任人宰割了。

所以到了这个情况下,世家和杨广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杨广只能被抛弃。

既然如此,皇帝不识时务,那就只能换一个家族执掌了。世家的算盘打的很响,皇帝只是他们的代理人而已。

所以,科举制推行没多久,参考的学子就因为有心之人的故意阻挠,根本无法参加考试而中止。

而且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天灾不断,国内多处地方出现混乱;

恰逢此时,高句丽不断骚扰大隋边境掠夺子民的消息传来;

杨广为了转移国内矛盾,树立威望,为自己以后清理世家做准备,所以他准备御驾亲征消灭高句丽;

南方是有名的鱼米之乡,粮食充足,为了在作战期间,军粮能及时有效送达,发动民力开凿了大运河。

但是这一过程,少不了世家的添乱。

各种克扣压榨百姓,导致民工死伤无数,惹得天怒人怨,而这正是世家大族想看到的。

因为他们已经抛弃了隋朝,就要推翻他,找一个新的代理人。

但此时的杨广考虑不了这么多。

他征召百万大军,民夫两百万出征辽东,可是却大败而归;

百万大军全军覆没,百万男儿头颅被做成京观立于辽东城门之外,凄惨至极,沿途无数民夫死于非命。

经此一战,隋室地位一落千丈,百姓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正中世家门阀下怀。

辽东城虽然城高墙厚易守难攻,但是百万大军如果全力攻城,整座城池就是用人命去填也能填平了,而不是被高句丽十万大军打得全军覆没。

归根结底,还是杨广手底下人不出力。

除了自己的御营之外,其他军队都是临时征调而来,领军之人就是世家子弟。

或者说大部分军队本来就是各大世家府兵,毕竟隋朝军制本来就府兵制为主。

就这种各怀异心的军队,能打赢才怪了。

但是杨广并不死心。

后面十来年之内,又连续发动了两次高句丽之战,结果都是不出预料的死伤惨重大败而归。

隋朝彻底失去了民心。

三次大战的爆发,运河的修缮已经彻底耗尽了中原的民力,隋室也丧尽了民心,各地反王纷纷揭竿而起,百姓积极响应,一时间大隋王朝四分五裂。

杨广面对满目疮痍的江山,再也没有了当初的雄心壮志来力挽狂澜,只能避祸江东,以图将来。

那些门阀世家也开始积极寻找自己中意的反王势力去支持,正好能赶上踏上新朝的权利游戏。

可是现实是残酷的,多路反王势力被李世民领兵势如破竹的扫平。

那些其他反王曾经的支持者们,不管是世家还是门阀,选错了路,也只能跟着倒霉,消失在历史中。

自此,新的世家大族势力雏形出现了。

有的是老牌世家大族门阀,有的是曾经稍弱门阀,却因为有功得以提升实力,最为显眼地位最高的就是“五姓七望”。

唐朝的凌烟阁功臣婚娶,都高攀不起这些家族子女,若能联姻,他们感恩戴德,大肆摆宴庆祝;

若被羞辱,则是忍气吞声。可见唐朝的五姓七望张狂到了什么地步。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

杨广到达江都后,本以为自己能有一个缓冲时间做个准备,没想到却被自己手下亲信宇文述吊死,自己篡位登基称帝,改国号“浒”。

李渊通过联姻,获得荥阳郑氏支持进入关中称唐王,拥立杨广之孙杨侑为帝,后来禅位登基建立大唐。

隋朝正式灭亡。

杨广的一生,可以说是极其精彩的,也算是一个宏图伟略的帝王。

可惜就是做事情太过着急,步子迈的太大了,没有考虑周全,以至于一步错步步错,跌入深渊。

如果当时,杨广在对付世家门阀的时候,能够从细枝末节,慢慢不留痕迹的消除他们的势力影响,剪除党羽,同时默默的壮大自己,那结果可能就是另一番景象。

后世对杨广的印象多是暴君昏君,但是那大多数都是来自唐书编纂抹黑和后世影视作品的渲染效果。

一个帝王的好坏,不能看别人说了什么,而要看他做了什么。

抹黑前朝,这是每一个封建王朝都必须要做的事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收揽民心确立正统地位。

但是,却没有哪个朝代会愿意给前朝末代帝王强加功绩的,那不是打自己的脸嘛!

所以,每个封建王朝的史书对前朝末代帝王的评价可信度不高,只供参考,但是,对于前朝末代帝王的功绩记载还是可信的。

尽管有人抹黑说,杨广修运河是为了下扬州看杨花,也不知道什么杨花那么精贵,需要皇帝不怕遗臭万年的专门为其修建运河去观看。

也有人说杨广三征高句丽好大喜功,劳民伤财。

可问题是李世民也曾征讨高句丽没有成功,最后遗憾而终,为什么没人说?

原因就是隋朝失败了,因此而亡;唐朝却胜了,疆域也在李治手里达到巅峰。评价自然就不同了。

而杨广的失败,是因为科举制的施行遭到了反对迫害造成的,杨广当了出头鸟,自然吃亏。

但他却为李唐科举制度的顺利实施趟平了道路,拔除了荆棘,以大隋的灭亡,换取了众多反对科举制度的世家门阀同归于尽,消除了李世民推行科举的阻力。

李世民顺利的用科举制召集了无数贤才,国力昌盛,符合杨广当初的预期。

可惜的是,枪打出头鸟,杨广趟平了科举制路上卖的雷,正如秦始皇嬴政第一次一统天下的制度造人反对一样,压力空前,都是以灭国为代价。

在这一点上,唐朝和汉朝何其相似?

刘邦当初反秦的理由就是秦朝苛政,灭六国逆天而行不得人心,废除分封立郡县,这些都是反秦的理由。

可是汉朝建立后,却对秦朝的制度一字不落的照搬照抄。

结果开创了大汉四百余年江山,汉之一字千年流传,可见所谓的秦朝苛政是多么的高明啊。

只不过和杨广一样,枪打出头鸟,首次天下一统开创郡县制的新制度,必然是被天下人排斥不理解的,所以凡事第一个做的都是最难的。

但是,既然敢为天下先,就要有能力抗住他人对未知事物的抵触风暴,抗过去了,前途光明;抗不过去,打回原形。

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就要有被夹手的觉悟。

事实证明了他们的高瞻远瞩,刘邦和李世民摘了果子。

都是沿用前人付出一切创造出来的制度,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进一步,一个创建了四百年的铁血强汉,一个创造了前无古人的盛世大唐。

他们对于古代华夏的强大和发展,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所以说,一个帝王的好坏,不在于别人怎么评价他,而要看他做了什么,是否符合作为帝王的风范。

要用眼看,用心去感受,历史是一面镜子,会呈现出千奇百怪的人生让你有所领悟,有所进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142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298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2,068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081评论 1 29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099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071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990评论 3 417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832评论 0 27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274评论 1 31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88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649评论 1 347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378评论 5 34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979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625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96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643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545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