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调干部为何如此难清理?

清理借调工作人员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老大难”问题,违规借调屡禁不止。本是为完成专项工作或者突发性工作临时抽调人员攻坚完成的方式,一些单位和部门却将“短期借调”异化为“长期占有”,有些地方甚至陷入“借调-清理-再借调”“清理-反弹-再清理”的怪圈。

究其原因,一方面强势部门、上级部门不考虑基层实际,不论本单位人手够不够,只要有机会就从基层或下属单位借调、抽调人员,期满要么不退回,要么继续续借,借出单位和个人“敢怒不敢言”。另一方面一些单位确实编制紧张,一两个人的科室、股室往往面对上级好几个处室,或者服务管理的对象范围很广,现有人员很难全部兼顾,不得不通过借调方式来弥补人手不足的问题。

不论哪种原因,都应充分保障基层工作力量。基层承担着纷繁复杂的工作任务,为应对人少事多的困境,要么工作质量大打折扣,要么通过临聘人员来缓解,不论是人员管理还是财政支出都只能增加基层负担。

为解决借调乱象,一是要完善制度建设,明确借调范围、条件、时限,即保证本单位工作任务顺利完成又不给基层增加负担;二是优化编制资源,减多补少,实现编制资源动态管理,使其更加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职能变化,尽可能减少借调的事由;三是发挥本单位干部职工能动性,防止借调的干、在编的看,打破由于工作效率低下造成的不必要借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