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译文】
仪地的一个小官请求会见孔子,说:“凡是到这个地方的君子,我没有不求见的。”孔子的学生们领他去见孔子。出来以后,他说:“你们几位为什么担心失去官位呢?天子无道已经很久了,因此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来教化天下。”
【我思】
这一章的故事应该是孔子周游列国时候的小插曲。封人是指镇守边疆的小官。木铎是以木为舌的铜铃,古代用以宣布政教法令。“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就是喻指孔子以后肯定能实现政治抱负。
阅读时,内心阴暗地揣测是否有抬高孔子的嫌疑,但转念一想,抬高孔子为何要用一个籍籍无名的边疆小吏呢。要知道,虽然孔子周游列国,希望找到一位推行以礼治国的国君的愿望落空,但国君们虽然对其政治主张并不感冒,对孔子还是尊重的。所以说,孔子是有令当时人信服的真学问的。
孔子为什么要周游列国呢?因为孔子在鲁国看不到希望。
齐景公曾送给鲁定公八十名歌女,自那以后鲁定公是夜夜笙歌,不理政事。孔子当时正在其手下为官,自然进谏,但鲁定公却躲着孔子。因此,孔子认为呆在鲁国不会有什么作为,就带着学生开始周游列国,推行其政治主张了。
孔子周游列国,去的大多是卫、曹、郑、陈、蔡等小国,基本上是在鲁国周边打转。说是周游列国,实际上应该算是鲁国周边游,即使到过楚国也只是到了边界。打算西去晋国,但由于时局不好,最终连黄河都没有渡过。
从55岁到68岁,孔子周游列国14年,途中既有郑国城门下“丧家之犬”的狼狈,也有被陈、蔡两国派人围困于半道,断粮七日,差点被饿死的危机,最后才在学生冉求的助力下得以落叶归根,回到鲁地著书立说。
孔子是不幸的,因为他生不逢时。一生致力于复兴传统、恢复礼制、维护稳定、天下太平,但四处奔波后最终落得个郁郁不得志。各诸侯国的国君虽然对他本人尊敬有加,但无人采纳他的建议和主张。
但孔子又是幸运的,也许学术研究和设坛授徒并不是他真正的志向,但其开创的儒家学说终在汉武帝时期成为正统,不得不说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