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充满了各种尔虞我诈的计谋,和武将的单挑对决,让人大呼过瘾,但同时也塑造出了很多悲情的故事,比如上方谷之战,诸葛亮机关算尽,最后仍敌不过一场大雨,让司马懿躲过一劫,而此时蜀国已经粮草不继,只能退兵,而诸葛亮也自知命不久矣,不可能再有机会消灭司马懿,不可谓是人生憾事。
《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几乎对全球各国都有极大的影响力,无论是战场还是商场上,都被称为经典。而在《谋攻》篇中的”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更是成为人人耳熟能详的至理名言。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的表现,鲁迅先生说是”多智而近妖“,未出隆中已经定天下三分之计、火烧博望坡、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六出祁山,无一不体现出他的神机妙算,这一切的背后,当然是因为他对自身和敌人的实力有着非常准确的把握和拿捏。诸葛亮一生谨慎,从不冒险,如果他认为没把握的事情,都不会去做,即使连空城计,也是因为了解司马懿的性格,才会为之。
可是这样的一个人,为什么上方谷却偏偏失败了呢?整个上方谷也是经过他非常缜密设计,不然司马懿这样的老狐狸也不会上当,其实在各方面都已经考虑得分毫不差,充分地利用好了”知己知彼“,但是却没算到会突然有一场雨,无论是草船借箭还是借东风,都可以看出诸葛亮是懂得天象的,为什么会料不到这场雨?
如果从科学的角度来说,上方谷的地形描述为葫芦状,整个山谷就像葫芦,这样的地形容易造成一个很平常的物理现象,冷热空气对流,谷底因为燃烧出现大量的热空气上升,在空中碰到下降的冷空气,空气中大量水蒸汽凝结成雨滴,形成大范围的降雨。但这显然是超越了那个年代的人的认知水平。
”知己知彼“只是博弈双方的信息,但是世界是立体的,是多元的,因此如果仅仅是掌握了双方的信息,仍然无法做到万无一失百战百胜。这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既不要沉迷于自己的世界中,也不要总盯着对手不放,应该多看看这个世界,放开自己的格局。因为我们的认知都是有局限性的,我们以为的”以为“不一定都是正确的,就像诸葛亮不懂物理,他就以为不会下雨,实则只是进入了自己的盲区。
如果从非科学的角度而言,这就是时运,也就是趋势。因为历史上注定由司马氏一族来终结乱世,所以他不能死在这里。有些趋势我们可以做预判,有些趋势却是不容易看到的。但所谓的时运和趋势,其实也不过是另一种信息,只不过这种信息比较隐蔽,并非人人都能看得到,看得到的人也不一定能看清全貌,但它却存在着某种规律,人力无法打破。
因此想要真正立于不败之地,一方面需要了解敌我已知的信息,另一方面也需打开自己的局限,广开言路,集思广益,顺应趋势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