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 雨 阴冷 17-22º
气象预报今天有强降雨,学校临时通知不让老师和走读生返校。
当然,对一直在家休养的我没有什么影响。
一个上午,我更新了半篇日记,心不在焉支离破碎读了两篇语文读物上的文章。
几次想坐回去备会儿课,可屁股像长了荆棘一样坐不下去,好像任何一件事都比备课来的愉快。
该怎么办?原本计划趁着在家休养的这段时间好好地把两本必修过一遍,等到身体恢复上班了还要应对新的备课,那时候两头都要顾及,更会忙的焦头烂额,而距离职称讲课的时间也不多了,怎么办?
心里很清楚怎么办,可就是无法让自己按照心里所想去办。
如果有来生,我决不再教语文。
可是,这是教语文的错吗?
下午,我和老郑去超市,一个多月不去,发现超市越来越有胖东来的影子,复制了胖东来的模式,简直成了胖东来的翻版,很多商品都打上了自己的logo,变成了自营品牌,第一眼看到二楼电梯口堆起来的果汁,葡萄汁水蜜桃汁橙汁等,恍惚间好像来到了胖东来,连盛装的瓶子和包装的箱子都跟胖东来特别相似,不仔细看,还以为是胖东来的商品,还有坚果燕麦的袋装桶装版也跟胖东来几乎毫无二致,往里走货架上摆放的酒类、瓜子、小零食、米面油都是本超市甄选,至少有四分之一的商品都变成了自营。
我给儿子拍照片发过去,儿子说模仿胖东来也无可非议,但这些自营品牌销路真的很好吗,应该先把自己的牌子做硬有自己的一批粉丝,再来做自营品牌。我认同儿子的观点,但也对超市持有坚定的信任,因为这家超市开业几年来口碑一直很不错,无论商品品质还是服务质量都得到了消费者的好评,被人成为小胖东来,在附近几家商超中脱颖而出。
但愿它做的越来越好,服务更多的消费者。
我们准备买包瓜子,来到瓜子区,发现原来所有自己称重的商品都变成了称重好的包装,瓜子口味有数十种,我找了个遍,也没找到自己一直喜欢吃的美葵花籽。
老郑说你不妨试着尝尝其它口味的,说不定有意外的惊喜。
可是我就是对某种东西怀有执念而不愿打破的人。
美玉昨天说我的刘海可以变一下发型,我说我的理发师说我年龄大了不太适合齐刘海,美玉说没有什么适合不适合的啊,我妈妈跟你年龄相仿,她都是齐刘海,也挺好看的,老师你要试着尝试不断变换发型,也许会找到更好看的发型呢,即使不好看也没关系,反正头发都是一直长着的,不好看还继续换嘛。
她的那句即使不好看也没关系,很能治愈我。
可我为什么一直不能接受不完美的结果呢?
比如辛辛苦苦留了很久的头发,到了一定长度,理发师却三下五除二咔咔咔剪短了,剪了一个自己很不中意的发型,我就会黯然神伤很多天,甚至见到熟悉的人都想用手遮盖住,有人夸我发型好看时我更是感觉羞愧难当,觉得对不起别人的夸奖,甚至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选择餐馆时,我也会本能地去熟悉的地方,怕没品尝过的餐馆会带来不好的体验感。
这种对完美的执念也导致我失去很多别样的体验。
我不知道这种心理在心理学上被定义为什么概念,它的心理成因是什么。但觉察即疗愈,无论多大年龄,觉察到了就不算晚,余生试着放下执念,勇于尝试,哪怕是错误的,不如意的,也不过是一种体验而已。
那我就从这次开始吧。
美玉和老郑的话启发了并治愈了我,我先拿了一袋五香味的,而且我决定,所有的味道,我都要挨个品尝一遍。
老黑今天发了个视频给我,不是唯美伤感的情感类,是一个二宝妈妈夫妻俩带二宝去北京看望大宝的话题,大宝忙于工作抽不出时间陪同父母和弟弟游玩,夫妻俩带着二宝游玩的过程中发的短视频,配上了景点的图片,还有极富文采的文案,文案深沉厚重,文笔优美,我很是汗颜。
我回复老黑说我自愧不如,我写的东西就是流水账,记录生活,苍白无力,毫无文采可言,空洞无物,没有任何可读性。
老黑说,就这已经超过了很多人。
我承认,就我这大白话的记录,也确实耗费了我很多时间和心力。你去问身边的人,有几个愿意把时间耗费在记流水账上面的。
我又说,想想写这干啥,也没啥用,更没啥提高。
老黑说,无用乃大用,不为谋生做的事情就是幸福的。
老黑这个家伙,怎么总是那么入木三分呢,怎么总是那么有见地又能说到本人心中呢?
对,有些事情看上去没用,可是我们如何衡量这个用字呢?它的评价标准是什么?难道仅仅是功利吗?能换来钱的才有用?被人看见被人认可的才有用?
自己在每天的某一段时光里,任由思绪缓缓流淌,想到哪儿写到哪儿,不会考虑有谁读,不会想到文笔是否优美,能得到谁的好评等等这些功利的东西,而只是沉浸式地写,想写什么写什么,时间不知不觉已过去很久,自己沉浸其中,陷入心流中去,这种莫大的快乐是没有经历过的人无法体会的到的,难道非要用一种有用无用的标准来衡量吗?
张杰的教师节礼物~一箱大荔冬枣也到了,很温暖我,我给琼发了信息让她来家里,把冬枣分给她一些,琼说她今晚在学校有晚自习,我就让她抽空来家里拿。
带着感恩的心看待世间万物,你就始终是温润如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