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有梦想,有追求,有的人胸怀大志,追求“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大多数人都在追求吃穿住行等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这本是无可厚非的,有追求就是好的,总比浑浑噩噩过日子的强。
追求的边界无边无际,只要有想法,台阶就会总在不断的升高,何时才能停下脚步?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道德经》44章
老子这段话首先问了三个问题,名指名声、功名,雁过留声,人过留名的名。货指的是财富、利益,是身外之物。
亲:亲近。多:轻重。前两个问题可以合起来讨论,功名利禄与身体、生命相比,应该更亲近哪一个?要想明白孰轻孰重。
第三个问题,得到和失去哪一个更有害?
前两个问题应该没有什么疑问,身体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损坏了身体或者失去了身体,名利又有何用?
大多数人都明白身体的重要性,单独回答这个两个问题时,答案往往是一致的。但在具体行动时又往往顾此失彼,陷入永无止境的追求名利,这样的事例屡见不鲜。
只有当身体出问题了,甚至出大问题了,人们才后悔莫及,但很可能悔之晚矣,再没有挽回的余地。
人们都喜得不喜失,得到总是值得庆贺的,失去常常令人悲伤,但是得到就真的好吗?失去就真的不好吗?
塞翁失马,焉知祸福?这个故事耳熟能详,告诉人们的道理就是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福祸相依,人要做的只能是顺其自然。
人们过于爱惜的也往往是名利,过多的爱慕虚名,必定会付出很大的耗费,过多的藏货必然会招致惨重的损失。
有所喜爱当然是人之常情,如果过分的痴迷,就要小心误入歧途。 比如喜欢收藏古董字画,本来是一种雅好,如果不擦亮眼睛,头脑不清醒,禁不住诱惑,收受他人的贿赂,就是一种违法违纪行为,后果可以想象。
因此,老子说:知道满足才不会遭受屈辱,知道停止就不会遭到危险失败,这样才能长久。
凡事要把握分寸尺度,明白适可而止就好,不然吃亏的还是自己。